记者日前来到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张僧疃后村村头田野时,看到村民苗乃奎正站在大棚上苫草帘子。
讲起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苗乃奎作了个对比:“建国初土改,农民有了地;1982年‘分田到户’,农民有了钱;对我们村来说,去年‘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根据实际合理调整了土地,农民才有了致富根基。”
他接下来说:“讲起来人们可能不相信,我1995年结婚,第二年有了儿子,可在这五六年里就是用我1人的地养活全家3口人。现在我妻子和儿子终于有了地了。”他两个哥哥跟他情况一样,由于地不够种,只好向村里缺劳力的户租地种大棚菜,一亩一年给人家2000元“地租”,5年就付出1万元。
据村党支部书记苗德春介绍,张僧疃后村曾是寿光市出了名的“老大难”村。从1992年至2001年,村支部书记换了5任,时间最长的干2年,最短的不足4个月。前4年,村里已经没有党支部书记──谁都干不长,到后来谁都不愿干了。干群关系一度十分紧张,村民经常集体上访,集体拒缴统筹提留长达4年之久,到后来是连定购粮、农业税也不缴了。
去年4月,配合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市镇两级派出的5人工作组提前进驻张僧疃后村,帮助建班子。他们逐户走访,与村民谈心,摸底排查,找出了制约这个村发展的“症结”──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问题:土地分配不均和宅基地划分不公。从1991年调整土地后,张僧疃后村就一直没“动过土”,全村10年之中新添的近250口人竟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有的家庭11口人种着5人的地,有的一家2口人种着6人的地;有个下台的村支书,竟多种了18亩地。7年时间,村里没进行过宅基地规划,却有10几户盖了新房不退旧房,其中就有两户是村干部的亲属。
一亩大棚可让农民一年收入上万元,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地不均实际就是对另一部分农民权利和收入的剥夺。去年,新上任的村党支部经过民意测验,90%以上的群众拥护调整土地和重新规划宅基地,于是下定决心,根据实际合理调整土地。
回顾这段工作的难度,村党支部书记苗德春说:“那时,少数人因为既得利益的损失而不满,有的甚至往我家院子里扔砖头。去年调地的那一个多月里,我天天睡在村委办公室,一天也就睡五六个小时。我体会到,千难万难,只要有群众支持就不难;千怕万怕,只要一心为公就不怕。‘三个代表’不仅是一个标准,更是一把解决难题的钥匙,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工作,就没有打不开的锈锁。”
村民们向记者一一述说了张僧疃后村新支部办的实事:结合调整土地,旧棚换新棚,建起45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棚区架起了3000米的高压线路;村里的困难户建新棚力不从心,村委给担保贷款48万元;村支部一班人还捐款8000元,为村里修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运菜通道”;阻碍村里规划的几十间旧房子,也已全部清除。
村民李秀英指着自己的一棚樱桃西红柿说:“我这一个大棚,产量比以前至少提高三分之一。外边人如今都说我们村的干部说话硬气,你说让老百姓心里佩服的干部能不硬气吗?这‘三个代表’啊,就是一杆秤,干部怎么样、办的事咋样,一称就知道斤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