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年2月6日,朱德在中共中央于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上发言 |
朱德同志伟大光辉的一生
(摘自胡耀邦同志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在朱德同志百周年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
过去这一百年,是我国人民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时代。朱德同志几乎经历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全过程,成为光照千秋的人民领袖之一。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朱德同志1886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的家庭。他在青年时代,已深感我们的祖国正处在深重的苦难中。外国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国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把国家和民族已推到濒临灭亡的边缘。为了拯救祖国,朱德同志和许多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一样,苦心焦虑地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09年,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的时候,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他积极参与推翻清朝政府的辛亥革命,又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中站在斗争的前列,英勇善战,功绩卓著。但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中国人民仍然处在贫困和苦难的深渊中。中国的真正出路在哪里?他在苦闷中继续进行探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使他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为了寻找革命真理,1922年他毅然抛弃官职,奔赴德国,在柏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献给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
1926年7月,他从苏联回国后,按照党的指示从事革命的军事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参与领导南昌起义。这次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他是中国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起义军南下失败后,在极端困难和险恶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和陈毅同志一起,以非凡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胆略,率领起义军余部,冲破千难万险,转战湘粤赣边境,保存并发展了这支革命武装。1928年1月,他们在地方党组织配合下,胜利地发动了湖南起义,把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在农村进行建立革命政权的尝试。4月,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湖南起义农军共万余人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了中国的第一支主力红军――红军第四军,他任军长,毛泽东同志任党代表。这次胜利会师,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红四军在井冈山地区继续深入地进行土地革命,更加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使毛泽东同志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在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的领导下,红四军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互相配合,开始点燃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燎原烈火,为革命的发展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道路。
1930年8月以后,朱德同志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他有着卓越的指挥才能和丰富的治军经验。先后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一起,沉着机智地指挥红一方面军,以寡敌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的四次大规模"围剿"。他总结四次反"围剿"的经验,强调指出:"红军军人要以唯物的辩证法来研究和运用战术。首先要知道事物是变动的,情况是迁移的,决不容有一成不变的老章法来指挥军队。"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上,朱德同志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批判"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错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违反中央的决定,率部南下,并进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活动。朱德同志坚持原则,坚持耐心说服和教育,团结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同张国焘的错误行动进行了坚决而有效的斗争。二、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同这两个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一起,坚持执行党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对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开展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同志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在日本侵略军向华北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局十分危急的时刻,朱德同志和彭德怀同志率领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力挽狂澜。他们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和在敌后建立根据地的一系列指示,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迅速打开了华北敌后抗战的局面。朱德同志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真诚团结友军,积极配合作战,促进了八路军同在华北友军的团结。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国民党当局逐渐推行政治限共以至军事反共的政策,华北抗战出现了复杂、困难的局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军事"磨擦",朱德同志表现出高超的斗争艺术,既坚持了原则、坚持了斗争,又以诚恳的态度和灵活的方法,团结了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在朱德、彭德怀等同志领导下,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支持长期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到1940年为止,八路军、新四军由四万人发展到五十万人,敌后解放区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1940年5月,朱德同志由前方回到延安,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全国各解放区战场的抗日战争。这时,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加紧经济封锁,解放区军民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朱德同志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和训练的条件下,自己动手,开荒种地,逐步做到生产自给。他亲自指导南泥湾的开发工作,推动大生产运动,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南泥湾"精神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一个优良传统。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国民党反动派蓄意挑动内战的阴谋,朱德同志参与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调整战略部署、编组野战兵团、实行战略转变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同时,参与指挥解放区军民进行胜利的自卫作战。这些,对改善我军的战略态势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延安,中共中央决定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同志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不久,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怎样进行攻坚战,夺取敌人盘踞的大中城市,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德同志亲自筹划和指导进行石家庄战役,首开攻克敌人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并向全军推广了石家庄攻坚战的经验。在战略决战阶段,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他协助毛泽东同志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军向敌人展开猛烈进击,所向披靡,迅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朱德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党、国家和军队的主要领导职务。1955年荣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这时,他尽管年事已高,但仍不辞辛劳,经常到全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生产、群众生活和军队建设情况,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决策。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适应这个变化了的情况,朱德同志积极主张加速我军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他把加强军事院校建设、搞好军事训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事关全局的头等任务提到全军面前。他反复强调,人民军队要坚持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但又不要受过去的经验的束缚,要努力使军队的建设适合现代化、正规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他担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任书记时,反复强调,不论在党内,在军内,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行。在纪律检查工作中,要以思想教育为主。他提出要加强对党的高级干部的监督,使党的纪律能够约束住每一个党员干部。他虽不主管经济工作,但仍在这方面提出过不少有创见的而又切实可行的主张和建议。他还多次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文化大革命"中,朱德同志对林彪、江青、康生等人的反革命罪行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抵制和斗争。在受到错误批判和不公正待遇的困难情况下,他始终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坚信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一定能够驱散乌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朱德同志的一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对于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功盖千秋,更令人怀念的是,朱德同志既是伟大的统帅,又是普通的士兵,堪称楷模,他的德行可与日月同辉。
朱德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信人类这个最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自从他确立这个伟大理想后,就终生为之奋斗。他深知:实现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决不可能一帆风顺,中间会遇到种种难以预料的困难,探索前进的过程中也需要付出种种代价,甚至会遭受巨大的挫折。但他坚信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一时的困难总能找到克服的办法。因此,在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危急关头,他坚如磐石,从不动摇。当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败时,余部孤立无援,强敌尾追,饥寒交迫,军心涣散。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朱德同志泰然自若。他对部队说: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但黑暗遮不住光明,只要保持实力,革命就有办法,就能成功。他斩钉截铁地说:"就是剩下我一个人,也要革命到底。"他的坚定和乐观,强烈地感染并鼓舞着大家,终于渡过难关,使这支具有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优良传统的革命武装队伍得到保持和发展。在以后近半个世纪的征途中,革命的道路依然坎坷不平,而他一如既往,顽强地奋斗不息。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那种可贵的凛然正气和铮铮铁骨。他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来鞭策自己,勉励别人。1975年初,在朱德同志八十九岁高龄时,还亲笔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表示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强决心。这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后来者的殷切期待。
朱德同志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品德。他毕生光明磊落,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处处顾全大局,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为中国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他始终坚持军队一定要听党的指挥,必须"无条件地在共产党领导之下"。他认为,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应该是民族的、人民的、民主的,"而归根到底,一个总的原则,即是从人民出发,为人民服务"。他一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但他从不向人民提出任何个人要求。甚至在遭受不应有的委屈时,他也襟怀坦荡,毫不计较。对周围的同志,他却敦厚慈祥,关心体贴,相见以诚,循循善诱,使人如对春风。在党内斗争中,他一向实事求是,从不整人。而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他又立场坚定,是非分明,绝不含糊。长征途中,当张国焘攻击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并准备另立中央时,他大义凛然地说:党是一个整体,不能分裂,红军行动应按党中央的决定执行。他表示: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是正确的,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我是举手赞成的,我不能反对。同时表示:中央只能有一个中央,那就是遵义会议确立的中央,另外成立中央是非法的,不能允许的。他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毛泽东同志曾经热情地赞扬他在这场斗争中"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朱德同志具有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既是我党的一位杰出领袖,又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他叱咤风云,指挥着千军万马,又朴素得象一个普通士兵。在参加革命以前,他已身居高位。但一旦认清了革命的真理,他就毫不可惜地把这些弃如敝屣。在革命的战争年代,他和战士一样地穿粗布军衣,吃糙米野菜,住草棚窑洞。井冈山时期,他身为红四军军长,经常同战士一起下山挑粮。"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人所共知,至今传为佳话。长征途中,他身为红军总司令,经常把马让给伤病员骑,把仅有的口粮让给伤病员吃。他是贫苦农民的儿子,在担任党、军队和国家的主要领导职务后,依然生活俭朴,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朱德同志是老实人。他注意深入实际,一贯主张:要实际,不要浮夸,要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办好。他时刻关心群众疾苦,谛听群众的呼声,处处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他历来是我们党内军内遵守党纪、军纪、国法以及一切公共生活准则的典范。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他一生思想的高尚,人格的伟大,给全党、全国人民留下了亲切难忘的印象。它将传诵千古。对新一代年青的领导者的成长,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朱德同志光辉的一生,是同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和伟大胜利融合在一起的。四十年前,在他六十诞辰时,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人民的光荣"。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给他以高度评价。对这些赞誉,朱德同志是当之无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