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政协委员的共同心声。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月3日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任务、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协助党和政府制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是今年政协履行职能、建言献策的重点内容。对此,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献计出力、建言献策。
推进改革,应让绝大多数人受益
观点:新的规划要考虑到资源的持续性和环境的承受力,粗放式增长局面必须改变;实施“保低、扩中、调节过高收入”的战略,重点是“保低”。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委员们关注的问题。经济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乌杰认为,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高投资、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式增长局面没有明显改观。“十一五”期间,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宏观调控及政府的政策引导,提供和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市场的机制和功能。
“‘十一五’期间,要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秘书长朱成钢委员说。他认为,“十一五”规划与以前的规划相比,必须考虑到资源的持续性和环境的承受力。他建议,“十一五”期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证绝大多数人能够从改革中得到实惠。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委员告诉记者,制订“十一五”规划,他最关注的就是收入分配问题。他说:“最近广东地区出现招聘农民工难的问题,这是农民工的薪酬太低导致的结果。广东的经济一直在成长,但农民工的收入没有同步增长”。毛蕴诗委员认为,应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力度,全面实施“保低、扩中、调节过高收入”的战略,其中重点是“保低”,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持社会稳定局面。
科技进步,体制性障碍必须克服
观点:要尽快改变计划经济下条块分割的不合理状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发展模式;以考试为目的的制度,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建立起学术信誉制度。
“我国科技要发展,没有什么比克服体制性障碍更重要的了。排除现有体制的弊端,创造适合科学发展的环境,应该是‘十一五’时期发展科技的首要问题。”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所长田静委员指出,目前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体制问题,“要尽快改变计划经济下条块分割的不合理状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发展模式。”田静委员认为,大部分科学家都有责任心,应建立起学术信誉制度。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委员则认为:“必须按科学发展观办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课程负担过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以考试为目的的制度,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十一五”规划的教育,应该改变“考试唯上”制度,缩小研究性大学的办学规模,多办社区学院等普及性高校,多为社会培养专业实用人才。
加快发展,决不只是经济的增长
观点:环境也是成本,应该纳入GDP的核算体系;研究和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解决社会问题,尤其是环保问题。蔡述明委员对此感触良多。他说,发展,并非仅仅是经济的增长,也包括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只有全面进步才是真正的发展。
多名委员对部分地区眼下存在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短期发展的行为提出批评。委员们认为,环境也是成本,应该纳入GDP的核算体系,研究和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减少为追求一时政绩而牺牲环境的短视行为。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设模范城市和企业、实施信息公开制度……一件件满含着委员们心血的提案,为长远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