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改革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加大从源头治腐的力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改革现行财政体制中不完善的地方,堵住财政管理上的‘漏洞’。”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监察厅副厅长李利君列举了财政管理五大“漏洞”:
“跑部钱进”。为了向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地方不得不采取各种正当和非正当的手段,加大“跑部钱进”力度。“跑部”进程中,对掌握拨款权的部门人员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寻租”空间;从申请专项拨款的地方或单位来讲,有可能付出成本,因为有诸多环节需要打通,往往是拨款尚未到手,费用已开支一大笔。有的地方专门设立了“跑项目费”,有的公然提出用一部分跑来的资金作为跑项目资金人的回扣或奖励。
“公款送礼”。目前属政府财政性资金范畴的资金大致可归为三部分:预算内、预算外和其他体制外资金。后两部分资金因大都是以“小金库”等秘密形式存在,不仅数量大,而且难以准确统计。这些资金的存在,一方面导致了国家税金的流失,另一方面为公款送礼、私分滥发、行贿受贿等违法开支提供了资金条件。从已查处的这方面案件看,一些单位之所以请客送礼、乱发钱物、收送红包、公款行贿等行为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源源不断的、逃避于监督之外的这两种资金形式的存在。
“截留挪用”。专项性转移支付往往先分配到各部委,再逐级对口往下分,形成了财政资金在财政部门之外多重分配的格局。加之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专项拨款随意性较大,实际分配过程也不透明,资金拨下来后难以形成有效的跟踪监督机制,结果挤占、截留、挪用资金以及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难以避免。近年来,审计署所曝光的几起典型案例就是有力的佐证。
“收费混乱”。一些地方财政实际上是保人头经费、保吃饭的财政,分税制转移支付后,这些地方的财政更加吃紧。另一方面,中央转移支付下来的大都是“专项”资金,不能用于解决“吃饭”问题,一些财力紧张的县、乡一度出现无法给国家工作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现象。无奈之下,一些地方便加大收取税费的力度,甚至提倡和鼓励各单位创收,加剧了乱收费行为。
“监管不力”。政府预算的每一笔收支都代表着相应的政府行政行为,科学、详细地编制各级政府预算,是规范政府行为、加强科学管理、严格财政监督的需要。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各级政府预算都较粗略,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的预算,大都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实际执行中产生大量预算外临时性追加拨款。这不仅使各级人大对预算的监督难以到位,而且由于具体的预算开支指标未向社会公布、透明度不高,给其中一些别有用心者牟取私利提供了便利。
李利君委员建议:加大对预算外和其他体制外资金的治理力度,坚决取消各单位“小金库”及其他体制外资金,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的防范和查处力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完善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倾斜力度,改变目前地方或单位“跑部”申请专项拨款和资金的做法,逐步将专项性转移支付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分配至地方,不再经由各部委,再逐级对口往下分,杜绝因“跑部钱进”和部门利用审批权而滋生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