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保证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全面推进法制建设,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完) “十一五”规划: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对互联网的管理,坚持扫黄打非,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完) “十一五”规划: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的要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整体防卫作战能力。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创新军事理论,提高官兵素质。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强化基础、自主创新的方针,加快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要深化国防动员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坚持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的要求,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完) “十一五”规划: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条件下,实现本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规划提出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的发展方向,利用外资、对外贸易等的发展重点,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施,各级政府要维护公平竞争,不得干预市场机制正常运行;规划确定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点任务,主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努力实现,政府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政策,为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规划确定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以及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国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政府的承诺,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管理、保护知识产权、调节收入分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社会建设和管理等的要求,主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等法律手段,并辅之以经济手段加以落实;规划确定的改革任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将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不失时机地推进。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是: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农业科技推广、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减少贫困、计划生育、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以及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地质勘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国家安全等。重点支持的区域是: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三峡库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健全规划管理体制,加强统筹协调。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要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约束性指标要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其中耕地保有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