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节来得晚,又恰逢暖冬天气,市民在节日期间享受到了难得的暖阳,但因为天暖雪化得快,天津市四五家滑雪场平均每天成本增加了数百元至上千元,靠天吃饭的滑雪场遭遇了暖冬的“尴尬”。
去年平均气温9.92℃
我国55年来最“暖”
2006年我国平均气温9.92摄氏度,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
据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介绍,过去50年气温升高最显著的地区是华北、内蒙古东部以及东北地区,2006年我国从黄河以南至南岭以北及西北、西南地区的17个省区市年平均气温均为1951年来最高值。
据气象部门统计,1950年以后,无论是年平均温度还是冬季温度,我国大部地区都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从1986/1987年的冬季至今,我国已经经历了19个暖冬(仅2004/2005年的冬季为正常)。
气象专家表示,去年12月以来的这个冬季温度偏高,但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个冬季是否可列为暖冬。按照气象学定义,当某年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比近30年同期的平均气温高出0.5摄氏度以上,这个冬季即可视为暖冬。科学家们认为,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和许多动植物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白天气温难得零下
大年初四仍暖融融
近几日本市天气晴好,而这样的温暖天气已经成为近期的主旋律。据市气象台介绍,本市入冬以来气温维持偏高,进入1月之后虽然有几次降温过程,但白天气温低至0℃以下的天气并不多。从目前天气状况来看,从春节前夕到大年初三,本市气温一直维持偏高,近几日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最低气温也在0℃上下徘徊。
在送走55年来最暖的“暖秋”之后,我们又迎来温和的冬天,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当中只有两次比较明显的降雪,低温天气相对较少,其中“三九”最后一天(1月17日)本市的气温甚至达到8.4℃,为入冬以来最高。
今年春节期间本市更是暖意融融,昨天市区气温为10.9℃,蓟县、宝坻、武清三个区县气温超过13℃。今日本市仍将保持温暖天气,预计白天的最高气温将达到13℃左右。
每天夜间“补雪”忙
天亮后融雪近两成
天暖雪化得快,甚至头天晚上刚造好的雪第二天就化掉不少,各大滑雪场负责人都十分头疼。本市一些滑雪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受近期天气较暖的影响,尤其是进入春节后客流增长,滑雪场几乎是天天补雪。
昨天记者在市内一些滑雪场看到,由于阳光比较好,下午滑雪场的边上已经化出雪水。昨晚水上公园滑雪场重新又造了一层雪。如果3台造雪机同时开工,且“天气好”的情况下,在这个1万多平方米的滑雪场上,一晚上场内雪的厚度将增加近10厘米。盘山滑雪场、水上公园滑雪场有关负责人说,“这一行业所谓‘天气好’指的是‘天冷,气温低’。雪的厚度应保持30—40厘米,但今年雪少,温度还这么高,夜间赶工造好的雪到白天要融化近两成,害得滑雪场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天天‘补雪’。”
每晚造雪仅三四个小时
雪场每天增加千元成本
由于造雪对温度的要求很严格,所以滑雪场一般都在夜间降温时进行造雪,气温在-2℃、湿度在30%-70%之间具备造雪的条件。但这段时间天气暖和,每晚造雪的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为营造节日雪景氛围,各滑雪场只能抓抢凌晨气温最低的这段时间造雪。
有关人士分析,津城滑雪场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很大。以一家位于津郊较大型的滑雪场为例,天暖时滑雪场需要不断补雪,经营成本增加20%以上。往年盘山滑雪场每月包括用水、用电及人工费用等大约在十几万元,但今年则超过20万元,平均每天水电等造雪成本增加一至两千元。不少雪场加强了硬件设施,为了应对暖冬,水上公园滑雪场引进了功能强大的压雪机。由于晚上造的雪白天融化晚上易结成冰疙瘩,用压雪机将硬雪打碎、梳理后,能保证雪质的松软。据悉,这种造雪机的价格在万元以上,成本无疑再度增加。
而市内如水上公园、银河广场滑雪场这样以玩雪为主的小型滑雪场为例,成本每天也要增加几百元。
链接
都是暖冬惹的“祸”
暖冬·服装羽绒服滞销
记者从几家大型商场了解到,保暖内衣大幅降价,销量居然还高于去年同期,但羽绒服的销量在下滑。据某商场一位工作人员说,今冬到商场购买羽绒服的人数比往年下降了20%左右。羊绒、羊毛大衣却卖得好,同比去年的销量翻了一番。
暖冬·疾病流感容易暴发
因今冬气温较高、降雪偏少、雾天较多,呼吸道感染等病症患者也大幅上升,普通感冒和流感人数急剧增加。入冬后不少医院的呼吸内科门诊一直爆满,输液室里人满为患,比往年同期增加了两成多。
暖冬·环境空气污染加重
在温度高、冷空气活动相对弱的天气情况下,雨雪、大风天气减少,造成天气系统相对稳定,地面流动减弱,地面辐射的热量及汽车尾气、燃煤等产生的污染物不易扩散。今冬多雾,混杂着脏东西的雾积聚城市上空,使大气透明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