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网专稿(记者田玉珏):“5年前,你的脚下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而今,这里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化工企业投资的热土。”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长斌望着这个正在崛起的化工新城,向北方网记者说道。
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 |
临港工业区是天津滨海新区重要的产业功能区之一,是天津市重大工业项目的聚集区,是天津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该区于2003年6月启建,总规划面积约80平方公里,将充分发挥天津化工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
从起初的一片滩涂,到如今遍布打桩机、吹填管道的建设热土,刘长斌对这里发生的变化感慨不已。“与国内其他一些化工区相比,临港工业区滩涂开发工程虽不是规模最大的,但它创新的发展思路,先进的开发理念和人性化的环保规划,创造了许多化工区以前所没有的‘新概念’。”刘长斌说。
临港工业区吹填造陆现场 |
交通:吸引企业入驻的“磁石”
“坦率地讲,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项目最终选址临港工业区,主要是看中了这里拥有的交通网络优势。”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延生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化工集团建设的第一个以化工新材料生产制造为龙头的大型生产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年销售额将达到250亿元,将为临港工业区带来年利税总额约25亿元。
为适应入区企业产品、原料大出大进的需要,临港工业区自主开挖了天津第二条深水航道,努力建设成为港口物流基地。目前,临港工业区已开辟1万吨级航道,建成2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007年港区吞吐量超过了300万吨,招商引资协议额超过1200亿元。刘长斌告诉记者,按照发展规划,今年年底之前,临港工业区将开通5万吨级航道,累计建成7个10万吨级以下码头,实现港区年吞吐量500万吨,招商引资协议额1400亿元;2011年前,临港工业区将开通10万吨级航道,累计建成21个10万吨级以下码头,实现港区年吞吐量3000万吨,实现招商引资协议额1500亿元。
除了水路,直接通过工业区内部的专用铁路线也正在修建,目前已完成4公里的轨道铺设;同时,工业区还为各企业提供了专用的管道输送系统,企业生产出的化工气体、液体可通过管道直接从生产车间输送到港口。“水路、铁路、管路运输三管齐下,临港工业区已经具备产品、原料大出大进的能力。”刘长斌说,“日臻成熟的交通网络架设,将成为临港工业区吸引企业入驻的强劲‘磁石’。”
临港工业区内的管路方便企业运输化工气体、液体 |
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优化整合资源
日前,天津确定了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临港工业区榜上有名。作为大型的化学工业区,临港工业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建区之初就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利用工业区内外物质、能量的链接关系,实现工业区及周边区域物质和能量集成的生态链网络,提高物质能量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量,最终实现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天津临港工业区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发展部工作人员顾秀君是一名化学博士,一直在临港工业区从事循环经济建设工作。在采访中,他给记者举了这样的例子:“天津碱厂搬迁产生的拆房渣土,大沽化工厂的生产废料皂化渣都可以充当临港造陆工程中隔埝和主次干道路基的施工材料;同时,一些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剩余气体还可以输送到其他企业作为生产新产品的原料,从而形成产业链,使工业区内的物流、信息流得到优化组合,形成循环经济体系。”
今后,临港工业区将着力建设项目集中、产业集聚和区域互供的空间布局体系,以乙烯炼化一体化为龙头的石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以“水电汽气污”多联产项目为核心的公用工程循环经济体系,以及临港工业区清洁生产和生态环保控制体系,织就循环经济网络,为区域科学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临港工业区内重大项目——中船重工港池 |
建设3平方公里绿化带:化工区“氧”气十足
“临港工业区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独特的建设思路,除了要成为发挥循环经济优势的工业区,更要成为一个环保、绿色的工业区。”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长斌告诉记者,“在规划面积为22平方公里的一期土地上,我们拿出3平方公里建设绿化带,让临港工业区也拥有自己的‘天然氧吧’。”
临港工业区绿化带 |
刘长斌说,产业功能区不应只是服务于经济建设,更应该注重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临港工业区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实施了企业链、产品链、生态链相结合,绿地、湖塘、沟渠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规划。
目前,临港工业区一期规划土地的绿化率已超过20%,其中集中绿化景观带面积达到2.02平方公里。“这片土地如果用来建设大项目,一年至少可以带来30亿元的收益;现在用来建设绿化带,虽然损失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我们仍然认为值得。”刘长斌说,“作为滨海新区重要的产业功能区之一,临港工业区不仅是一个集聚化工产业力量的园区,更应该是一个环保、生态的化工新城,为入驻企业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