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自主创新铸丰碑——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满月”之际访铁道部部长刘志军
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已整整一个月时间。这条铁路的通车,对促进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京沪高速铁路等客运专线建设提供了示范和极为宝贵的经验。正如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所说,京津城际的通车运营,是近年来继青藏铁路之后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引进先进技术打造中国品牌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希望铁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清使命,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开拓进取,为加快我国铁路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我国铁路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其中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客运专线达到1.2万公里以上,京津城际铁路被列入其中。
2007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正是按照这一蓝图,一大批铁路建设项目相继开工,京津城际铁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刘志军表示,建设京津城际铁路不仅要有高标准的线路基础设施,还要有高质量的高速列车。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主持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问题,确定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方针,为我国铁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技术装备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按照这一方针,几年来,以铁道部为主导,把全国铁路市场集中起来,低成本引进了先进的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技术,掌握了关键技术,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平台,实现了先进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在国内企业的设计制造,在京津城际铁路上奔驰的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就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我国企业制造的产品。
高新技术集成彰显综合国力
刘志军说,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速铁路建设需要较多的资金。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包括京津城际铁路是不可想像的。
高速铁路是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铁路部门对世界高速铁路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跟踪研究,组织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和专家对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全面攻关,掌握了高速铁路路基、桥梁、无砟轨道、测量控制、环境保护、减震降噪等关键技术,尤其是通过2007年4月实施的时速200~250公里的既有线提速,在高速铁路固定设备、动车组列车、调度指挥等领域进行了成功实践。
短短几年,我国高速铁路在工程建设技术、机车车辆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系统掌握了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成套技术,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平台,从而为三年时间实现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冶金、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为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动车组每节车厢有4万多个零部件,产业链很长,85%在国内制造,跨及众多行业和140多家企业,如果没有这么多行业和企业的技术进步,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