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升,新的大型水面舰艇不断建造完工并进入现役,西方一些防务专家开始越来越关注中国航空母舰计划的发展状况。2008年10月出版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杂志就称,中国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航母舰载机飞行的培训工作。因为舰载机是航空母舰的最有效作战工具,也是航空母舰发挥其巨大威慑力的直接平台。所以,在部署航空母舰之前,舰载机飞行学习和训练是中国航母计划中的“必修课”。
舰载飞行技术的获得最新的《汉和防务评论》杂志刊登文章称,来自乌克兰基辅的军事观察家最近表示,中国正在对乌克兰训练航母飞行员的方法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在2006年10月就曾派出了以海军副司令为首的大型海军军事代表团访问位于乌克兰ODESSA和SEVASTOPOL的海军航空兵训练中心,重点是“海军试飞中心”(NITKA)。消息来源声称在这次访问中,双方讨论了由乌克兰帮助中国训练海军航空兵、航母战斗机飞行员的可能性。
消息来源声称自从2006年以后,中国的工程师、飞行员、海军技术专家频繁访问了乌“海军试飞中心”。中方人士正在中国建设他们自己的航母训练基地,因此对“海军试飞中心”的模拟训练软件、训练管理程式、模拟训练技术表达了浓厚的兴趣。“海军试飞中心”的消息来源表示,不仅仅是中国,乌克兰还有意为印度以及其他希望拥有航母的国家训练海军飞行员,乌克兰曾经是前苏联海军航母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摇篮。
著名的“海军试飞中心”NITKA位于乌克兰境内克里米亚的诺沃菲奥多罗夫斯卡空军基地。该设施是在前苏联研制第一种水平起降航母及其舰载机计划下,在1976-1984年间修建的。整个设施都是按照“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甲板等比例建造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拥有的起飞跳板、拦阻索机构、雷达及光学着陆指引系统等,在这里也一应俱全。1982年,苏-27和米格-29试验型原型机开始在这个中心进行试验飞行。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苏-27K”(后来的“苏-33”舰载战斗机)、“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原型机和苏-25UTG舰载教练机原型机也开始在此进行飞行训练。1987-1989年,苏霍伊设计局、米格设计局的战斗机试飞员开始在这个设施进行航母起降训练,这也为1989年11月他们在“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成功地起降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乌克兰接管了该训练设施,此后到1994年,该设施一直被闲置。在1994年,俄乌双方开始就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第297舰载机航空团利用该设施进行训练达成协议。尽管需要俄罗斯和乌克兰每年都就此进行协商,但基本上双方都能达成协议,因此俄罗斯的这支航空团几乎每年7、8月间都要来此训练。在1994到2004的10年间,只有2年俄乌双方没有达成协议,分别是1998年和2003年。2004年,随着“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完成大修重新服役,训练需求变得异常迫切,为此,俄罗斯和乌克兰重新坐在一起,协商解决彼此之间存在的一些棘手的问题。2004年7月1日,该年度飞行训练开始前,俄乌终于重新达成了政府间的协议,俄罗斯海军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可以在这里进行训练,此外俄罗斯新型战斗机也可在此进行试飞验证。乌克兰的地面工作人员负责为俄罗斯飞行员的训练提供保障。
《汉和》杂志称,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唯一一架T10K舰载试飞机(苏-33舰载战斗机的原始机型)就是这里所属。该中心拥有各种模拟训练模块,包括蒸汽弹射、滑跳起飞、阻拦网降落、紧急情况处理中心等。着舰模拟训练模块能够模拟放下尾勾,以时速250公里实施着舰训练。早期的苏-33和米格-29K的舰载训练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目前俄罗斯海军航空兵的第297战斗机飞行团的部分模拟训练仍在这里进行。
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是航母建设的重要一环,极其严格,尤其是短距起降和滑跃期间训练,最基础的训练至少需要6个月,印度海军米格-29K飞行员的训练由俄罗斯负责,今年将交付首批米格-29K和米格-29UBK,这一交付活动比原定日程大约晚了1年。
准备工作《汉和防务评论》杂志认为,从目前看来,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的军事合作已经集中在大飞机的制造和航母生产的相关问题上。中国已经把训练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
由于此前《汉和》曾报道过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4套航母助降设备和尾勾,所以《汉和防务评论》杂志认为,上述动向再度显示中国的大航母计划已经启动,而且在设计概念上肯定相当近似于俄式航母,否则不会向乌克兰要求提供训练模拟,这意味着中国的航母极有可能采用俄式滑跃起降方式。其次,在中国建设模拟航母训练基地的步伐已经迈出。作为第一步,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将在类似的模拟训练基地实施训练,第二步才可能使用“瓦良格”号航母进行基本的短距起降训练。乌克兰军事工业界的消息来源无数次证实“瓦良格”号航母根本不可能作为现役的战斗航空母舰加以使用,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作为训练航母。
就舰载作战飞机而言,一旦中国决定未来的中华航母采用俄式滑跃起飞方式,那么从俄罗斯引进现有的苏-33舰载战斗机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因为这种战斗机一直作为俄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战机,从设计到实际运行维护都适合于滑跃式航母。从理论上看,滑跃式航母决定了由于斜板曲率的存在,飞机在滑跃起飞过程中,起落架和机体的瞬间载荷及扭矩会增大很多,飞机所受的支反力有可能达到正常起飞重量的2倍。为此,飞机的起落架、机翼、机身等受力部分都需要重新设计,并做相应的加强。
如果中国海军在航母的整体风格和具体的各功能系统上选择靠近俄式航母,那么其舰载机不可避免地也要与俄式特点接近,因此在启动航母计划的同时,解决舰载战斗机选型问题的最快方法就是引进俄罗斯的苏-33型舰载战斗机。
早在2005年8月举行的莫斯科航空展上,俄罗斯媒体就曾透露,中国当时参加此次航展的目的实际是为了引进航母舰载战斗机,或者是对中国现有战斗机作出改进,以适用于航空母舰的舰载飞行。在那次展览中,一位来自一家俄国公司的官员表示,他们颇有信心地预测,中国将要购买苏-33型战斗机,这种战机是经过对苏-27战斗机大量修改后,用于俄国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舰载战斗机。如果中国真的购买了苏-33战斗机,那么最值得期待的可能是,它会融合先进的雷达和武器携带能力,与苏-27SM型战机相一致,它能发射R-77自动制导空对空导弹和多种精确制导对地攻击武器。
在2006年10月末,俄罗斯方面甚至传出消息称中国已经签订了一份初步的购买合同,内容是购买两架苏-33战斗机进行评估,紧随其后可能订购12架苏-33型战斗机,而且还有可能追加购买。这样中俄关于苏-33型舰载战斗机的采购合同可能最后达到总量为48到50架,合同金额为25亿美元。如果解放军获得了这批苏-33型战斗机,那么就足以装备两个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团(联队)。
不过,到目前为止,中国引进苏-33舰载战斗机一事并没有来自俄罗斯或中国的官方证实,因此未来还存在许多变数。
《汉和防务评论》杂志称,稍早之前俄罗斯媒体曾经报道过中国通过乌克兰获得了一架T10K舰载战斗机的原型机。中国很可能通过解剖T10K,希望独立研制自己的舰载战斗机。随着歼-10A的开发成功,西方的一些媒体指出,目前歼-10A发展的最重要后续项目就是歼-10AH、歼-10BH的开发。目前的研制主要是希望解决歼-10A上舰的问题。根据航空工业界消息来源透露,歼-10AH的最大技术障碍在于中国缺乏设计舰载战斗机的经验,对于折叠机翼、起落架强化等技术都是从零开始研究。而国产化之后的歼-11型战斗机上舰的问题也是中国“大航母”计划的首要考虑重点。中国军事航空工业界的消息来源透露目前歼-11的发展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尽量实现国产化。西方普遍认为,这一过程大约还需要3-5年。随后,第二阶段就是在歼-11的基础上进行按照中国海空军需要而进行的大改工程。包括发展歼-11H舰载战斗机。因此,中方的希望是在歼-11改良的第二阶段发展中国版的苏-33。这些计划应该在第一阶段改良歼-11完成之后,即2010年以后进行。
滑跃起飞方式的利弊当今,世界各国海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飞方式主要有弹射起飞、滑跃起飞和垂直/短距滑跑起飞等。弹射起飞是利用飞行甲板上布置的弹射装置,在一定行程内对舰载机施加推力,使其达到离舰起飞速度。
所谓“滑跃起飞”,就是利用飞行甲板终端的一块上翘的斜板,在飞机离舰前为其提供一个向上的动量,以避免舰载机在达到维持平飞的速度之前出现过多的下沉。理论计算和飞行试验都表明,该项技术措施有助于大大缩短飞机的起飞滑跑距离,在地面和军舰上均可以采用。为了减小因坡度加大而引起机体和起落架受力陡增,滑跃式甲板平直段与上翘段之间并非折线连接,而是倾角均匀过渡,采用与直线段相切的弧形曲线。对于不同的航母和不同的舰载机来说,选定一种合适的舰艏斜坡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计算和试验证明,斜坡甲板的上翘角为10至15度时,舰载机的滑跑距离最短。
大量的试验和作战实践证明,大型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尤其是较大吨位的固定翼飞机)“滑跃起飞”,比弹射起飞方式更为有利。蒸汽弹射器弹射能量大、加速性好,能够在几十米的距离内,把舰载机从静止加速到离舰速度(约200到300千米/小时)。不过,蒸汽弹射器的缺点也相当明显。首先,能耗高。众所周知,蒸汽机的热效率是比较低的。为了将淡水烧成蒸汽,必须耗费大量的能源。其次,占据空间大。航空母舰分系统多、结构复杂,而蒸汽弹射器除了要在舱内留出设备位置外,还需要大型水箱来存放淡水(弹射1架中型战斗机,大约要消耗1吨淡水)。如此一来,整个航母的尺寸和吨位就不得不加大,蒸汽弹射器也因此只能用于大中型航母。第三,需自制淡水。一艘大型航母上配备有80架左右的飞机和5000多名舰员和飞行员,每天的淡水消耗量相当惊人。光4部蒸汽弹射器每天就要消耗淡水320余吨。此外,弹射装置的密封要求也很高。
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型航母以滑跃起飞为宜。毋庸置疑,在飞机的起飞重量和推重比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滑跃起飞方式比常规的水平增速滑跑升空方式,可以缩短滑跑距离2/3。当然,在航母上采用滑跃方式起飞,飞机出动频率不受弹射器功率和故障的影响,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等优点;取消了弹射器,还有助于简化航母设计、降低造价、节省训练和维修费用。可以说,采用滑跃起飞,是未来中小型航母发展的方向之一。
但滑跃起飞也有与生俱来的不足之处。首先,滑跃起飞所需的跑道长度要大于弹射起飞的长度——除非舰载机本身具备较好的短距起降能力。第二,其他推重比不高的固定翼舰载机(如预警机、反潜机等),无法采用滑跃起飞方式。前苏联由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无法起降固定翼预警机,只好使用“卡-31”直升机作为舰载预警机,是迫不得已做出的选择。第三,滑跃起飞对发动机推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而海平面温度偏高使得发动机推力减小,舰载机要正常起飞就必须减重,使得执行任务的能力大打折扣。第四,与弹射起飞相比,常规舰载机采用滑跃起飞需要有较大面积的“干净”甲板。这样就会造成航母上层甲板停机位的减少,大部分舰载机不得不放在下层机库内。而机库的空间有限,因此航母所能搭载的战斗机数量将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