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这首年年都能听到的童谣不知道唱了多少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童谣里的风俗却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变淡,一些年轻人干脆“遗忘”掉这些风俗。记者专访了历史学家尹树鹏,其向读者详述了春节风俗。此外,高级营养保健师范姝也为读者支招,教您如何健康过大年。
腊月二十三
祭灶供糖瓜粘灶王嘴
6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辞灶辞灶,新年来到”,过了这一天,春节的序幕就拉开了。尹树鹏介绍说,灶神,民间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等,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都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上天赏罚。宋代的人们把酒糟抹在灶门上,称为“醉司命”,意思是请灶王爷喝点酒,让他醉醺醺上天,别说坏话。后来一些地方出现了“涂神口”的习俗,即用糖稀抹灶口,意思是让灶王爷嘴巴甜一些。到了明清时期,辞灶时供奉的果品中,就少不了麦芽糖了,民间的说法是用这种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营养师提示:糖瓜是用大麦芽作为原料制作的,抻成长的就是关东糖了,吃起来的感觉是酥、脆、甜,别有风味。由于是麦芽糖做的,所以即便不放其他甜味剂,糖瓜也足够甜了。以前,孩子们没有甜饮料也没有奶糖啥的,所以就盼着吃糖瓜。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糖瓜倒成了一种新鲜玩意。需要注意的是,糖瓜不能吃太多,一两块即可,由于它很粘牙,所以吃完要及时刷牙、漱口,否则会促进龋齿的发生。另外,甜食吃得过多会耗散心气,引起肝阳上亢,对于高血压人群尤其不适宜,建议买一些水果、果脯代替。
腊月二十四
“扫尘”去庭户尘秽
今日是腊月二十四,民间约定俗成的“扫房日”。我国民间称之为“扫尘”“掸尘”。有民谚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尹老先生称,《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
虽然今天是“扫房日”,但因为是工作日,许多市民无法在这一天除“陈(尘)”布新了,只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另行安排。采访中,市民们对于腊月二十四扫房的民间约定已经不太看重了。
营养师提示:过年打扫卫生是大部分家庭必做的事,但建议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还是不要过于集中劳动,因为过分疲劳伤肾,易引起心脑血管等疾病。此外,打扫卫生时家中一般会开窗通风,提示市民注意保暖。
腊月二十五
买豆腐取好彩头
按照传统习俗,腊月二十五家家都会买豆腐,豆腐在今天已经是最为普通的食品了,为什么过年非得吃豆腐呢?尹树鹏介绍说,其实这也是要为来年取个好彩头,豆腐谐音“斗福”,另外还有“锦衣玉食”中“玉食”的意思。现在,购买豆腐很方便,也很少有人一次购买很多进行储存了。
营养师提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状态与以前有很大不同,以前人们家里没有冰箱,因此买来的豆腐通常过油或者室外冷冻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现在随时可以买到新鲜豆腐,因此应尽量避免油炸。此外,爱热、便秘的人群尽量选择内酯豆腐,可起到除烦、通气的作用;低压高、高压不高的“压差小”人群则可以吃卤水豆腐;胃寒或患有心脏憋气、爱发脾气的人群应少吃。建议市民更新豆腐做法,将其制成豆腐羹实用有益健康,而将豆腐作为下酒菜也是不错的选择。
腊月二十六、二十七
炖肉杀鸡求吉祥
到了这两天,家家户户基本都开始准备荤食。“大鱼大肉”在过去的人们眼里是年夜饭的最高境界,提前做好的肉食以备除夕端上饭桌,是对全家一年辛劳的犒赏。另外,“鸡”与吉祥的“吉”谐音,被寓意吉祥如意,杀鸡过年就是为了大吉大利。不过,由于现在的人们,平常就“大鱼大肉”,所以很少有家庭准备过多的荤食了。
营养师提示:现在人的体质偏热,羊肉健脾补肾、驱赶寒气、温补肾阳,但是吃多会引起嗓子疼,因此建议吃羊肉时加点白萝卜。如果出现了因食用羊肉造成的嗓子疼,可多吃一些白萝卜,能起到缓解作用。鸡肉属阳,不适宜做下酒菜,低压高、颈椎不适、易头疼的人群尽量不要吃鸡肉,可改吃鸭肉。
腊月二十八、二十九
蒸馒头“争”出好运气
按着民俗讲,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由于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所以老天津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现在的人们再不用为蒸馒头忙活了,到超市就可以很方便地买到面食大礼包。
另外,天津人在腊月二十八还有贴春联的习惯。尹树鹏介绍说,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其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营养师提示:传统面食以枣、豆馅为辅料的较多,建议阳亢的人少吃枣,而阴虚者少吃豆馅。
除夕
“别岁”“分岁”“守岁”
除夕:除夕守岁的风俗由来已久了,在历史文献中,可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现在不少家庭的年夜饭都在饭店里吃,而且晚上还要收看春节晚会,晚上晚睡甚至不睡守岁依然是人们的一种习惯。
营养师提示:熬夜不利身体健康,对于平时就多病,体质较虚弱的老人来说,守岁不能熬得太晚,更不能不睡。每到春节时,都会出现脑血管疾病高发的现象,除了与天气寒冷有关外,更大的原因就是老人们过于劳累造成的。
此外,专家提示市民,过年饮酒可搭配热带水果果汁或乳饮料,有利于解酒,酒后不要喝茶或醋,不仅不能起到解酒作用,还会伤害身体。喝酒时可搭配西兰花、木耳菜、空心菜、荷兰豆,白萝卜等菜品,起到清热、理气、除烦、化痰的作用。除夕肉饺子应少白菜多韭菜,有益身体健康。春节过后,很多家庭都会剩下大量饭菜,建议剩饺子尽量用蒸法加热,饭菜也应多制作成半成品保存,不要多食剩饭、剩菜,避免摄入过多亚硝酸盐。元宵节期间,建议老人和小孩不要多吃元宵,以免造成血压高或肠梗阻。
大年初一
祭祖拜年
大年初一,古称这一天为“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以一个家庭而论,这一天,全家大小,天不亮就要起床,无论大人孩子,都要衣冠楚楚,从头到脚,焕然一新。这一天在堂屋内早已摆上祖先的影像,前设香烛祭祖;然后按辈分大小,依次给长辈磕头拜年。礼罢,全家要吃上一顿丰盛的早餐。受佛教的影响,按照习俗,这一天很多家庭要吃素馅的饺子,或全天吃素。到了上午九、十点钟,家中的成年男子就要出门拜年了,亲戚朋友多的,可以按亲疏远近,安排拜年的日期,但正月十五以前拜年,没出“正月节”,就不能算晚。在路上遇到熟人,彼此照例要说一句吉祥话。因为除夕“守岁”,初一起得又早,全家人在初一这天最好早早就寝。
初二
姑爷节 看望岳父母
初二凌晨,鞭炮便响了,因为这一天是家家“接财神”的日子,商家尤其重视。这一天,旧俗中一般是举家吃打卤捞面,民谚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天津现在的俗令中,这一天也被称为“姑爷节”,即女婿陪女儿回娘家拜望岳父母的日子。
初三
吃合子 寓意团圆
初三要吃煮合子,以羊肉馅和三鲜馅为最佳,也有吃素馅的,取其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之意。直到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初九、十九、二十九还可以吃合子,叫做“合子加八”、“合子加九”,取永远“扒不开”之意,初十以后吃合子,叫做“合子拐弯儿”。
初五
包饺子有含义
初五这天也叫“破五”,照例一定要包饺子吃。包饺子需要剁馅,“剁馅”喻意“剁小人”。
初六
商家开市
初六在旧时是大小商家“开市”的日子,门板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大放鞭炮,以取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