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背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要来中国,拟邀请50位中国富人参加一场慈善晚宴。据称,很多受邀富豪都反复确认是否会在晚宴上被“劝捐”,有一小部分人因此拒绝参加晚宴。
南方都市报社论认为:与其说中国富人无法坦率地正视慈善,不如说他们不敢诚实面对自己的创富过程。实际上,绝大多数中国富豪的财富积累一直被认为带有原罪色彩。盖茨和巴菲特能理解这意味着什么吗?中国富豪对慈善的举动取决于其创富模式。在慈善隶属于政府事务的情况下,强捐劝捐是常见现象。富豪也自然将慈善捐赠看成是某种形式的投资,以稳固财富的产生流程。纯粹的慈善心,在这一过程中很难生长出来。慈善更像是中国富豪的一门生意,通过它来实现各种目的的交易。主要是,慈善不得不处理复杂的政府关系,在慈善真的帮助有需要的人之前,还先要符合某些地方官员的预期,这必然会给慈善带来许许多多的变量。慈善一旦带有生意的性质,就难免变质。中国慈善圈中存在一些丑陋的现象,可用三个词来概括:作秀、抵赖、诈捐。慈善成为大的名利秀场,频频发生许空头支票的慈善行为。香港人成龙继“挺菲门”后,因许诺捐献票房分红援建北川中学的款项仍未到位,并辩称分红要等两三年,被舆论认为博名声诈捐。富豪的慈善生意炫目多姿,但多数属于公关性质,对中国慈善的贡献份额很小。从成龙这类慈善中可以得出结论,富人明星从来都不是慈善的中流砥柱。汶川地震有逾600亿元民间善款,玉树地震的募捐也超百亿元,普通大众用淳朴的善良支撑起中国的慈善大业,他们才是慈善事业的顶梁柱。
小蒋随想:捐钱只是开始,捐钱者更关心钱最终的用途与流向。比尔?盖茨没有把钞票都捐给美国某个慈善组织,而是成立了以其本人与夫人命名的基金会,想必与此也有很大关系。比尔?盖茨全职做慈善,能够掌握他的钞票的全部来龙去脉,“代价”则是他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必须亲历亲为。许多中国富豪一不愿意捐钱,二没有觉悟亲自搞慈善。在民众眼中,富人为富不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普通大众的捐款,有多少能直接用于被捐助者,也是不小的疑问。比如,慈善机构的运营、差旅出行、活动组织、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等等,都是要花钱的,花的是谁的钱?慈善机构的正常运营成本会占到慈善捐款的多大比例?这之中是否存在浪费?一系列问题,并没有人给出答案。“每一笔捐款都会公布明细”,到头来还是像财政预算一般大而化之。慈善过程依然朦胧,信任自然不易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