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除限购措施,国务院新出台的8条措施中,地方政府确定合理房价目标、二套房首付提至六成等也受到了普遍关注。房地产相关人士解读认为,新“国八条”可以说是我国近几年来有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最严厉的政策组合,可见政府监管部门对目前高房价带来的问题已经有充分的认识。
-新“国八条”解读
>>政府监管方面
房价目标施压地方政府
【政策】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未如期确定并公布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新建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年度控制目标或没有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向国务院作出报告,有关部门根据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对于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不到位,房地产相关税收征管不力,以及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也纳入约谈问责范围。
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对各地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从国情出发理性消费。对制造、散布虚假消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解读】这是首次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房价调控目标,并要求今年第一季度就要发布,力度之严,史无前例。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规定中所提的“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应该指的是一个具体的价格数量,各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并公布一个2011年底本区域内的预期房价。这样做的好处可以打消投资、投机者对预期的追逐,同时,让有合理购买需求的购房人不再恐慌性购房。让房地产市场逐渐平稳,特别是价格能保持在合理的区间。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称,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各地制定房价控制目标,估计部分高房价城市可能会制定出房价涨幅控制线,部分房价不太高的城市可能会像重庆那样,制定出一个房价收入比的区间。地方政府将为如何定这个目标而苦恼不堪。调控房价的效果肯定比去年好。
保障性住房须扩大覆盖
【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各地要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建制镇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范围。努力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解读】今年北京将开工建设2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六成为公租房。同时,今年竣工10万套保障性住房,实现交用的公租房数量将达到1万套左右。“十二五”期间,北京开工建设的保障房数量总量将达到100万套,其中六成为公租房。
>>金融政策方面
二套房首付款提至六成
【政策】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可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的基础上,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解读】再次加强了对投资及投机购房者的控制,特别是第二套房贷款增加一成首付,将使得投资者最多只能贷款不到四成,而且,“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也为提升二套房贷款利率留下了空间,可以进一步抑制投机购房。虽然规定二套房首付提高,但是执行的时间没有具体确定,所以将可能促成消费者规避政策短期之内成交量加速上涨。一旦二套房利率再往上调,根据现在“认房又认贷”的商贷政策标准,即使卖掉手中贷款房产,名下无房也会算做二套房,意味着更加贷款买不起房,止步于置业升级“门槛”之外。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志称,新“国八条”相对于此前两轮调控,最大的特点就是“抬高门槛,强化力度”,都是为了抑制过度消费和投资需求。毕竟资源是有限的,应该把资源尽可能地向首套房需求倾斜,抑制多套房的投资需求。
>>土地交易方面
保障性住房用地将单列
【政策】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各地要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落实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要求。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今年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原则上不得低于前2年年均实际供应量。大力推广以“限房价、竞地价”方式供应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加强对企业土地市场准入资格和资金来源的审查,参加土地竞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说明资金来源并提供相应证明。对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用地性质的,坚决纠正,严肃查处。对已供房地产用地,超过两年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开工建设的,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处以闲置一年以上罚款。依法查处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行为。
【解读】“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累计投放保障性住房用地3603公顷,保障性住房在全市住房供应中的比例逐年加大。2010年,北京明确提出了“两个50%”的建设目标,即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占全市住宅供地50%以上;新开工建设和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3.6万套以上,占全市新开工住宅套数50%以上。
>>交易税费方面
二手房交易税按全额征收
【政策】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调整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和稽查。加大应用房地产价格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试点和推广力度,坚决堵塞税收漏洞。严格执行个人转让房地产所得税征收政策。各地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为依法征税提供基础。
【解读】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称,首先,相比之前执行差额收取营业税,新“国八条”再次严格了二手房交易税费。5.5%的全额营业税使得5年内房源再交易成本将明显上涨,将明显遏制过度炒作。以一套2008年100万元购买、现在出售200万元的二手房为例,之前只需要按照差额缴纳5.5%的营业税也就是缴纳5.5万,而以后将需要交纳11万。
其次,对房价超过平均水平的商品房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和稽查,将有效地遏制部分开发商过快上涨价格。预计各地区将陆续出台房价的抑制措施。
第三,加大应用房地产价格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试点和推广力度,坚决堵塞税收漏洞。目前部分城市存在明显的避税现象,导致了楼市调控的部分措施作用减弱。预计调控很快将弥补这部分漏洞,部分城市的二手房交易可能增加税费在一倍以上。
第四,严格执行个人转让房地产所得税征收政策,个税很可能开始按照20%收取,如果严格收取将给市场调控带来相比房产税更有效的作用。
-业内声音
>>专家
新政或为房产税铺路
新“国八条”要求,各地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为依法征税提供基础。专家认为,这或将是为房产税未来试点、实施做好准备。
会议要求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并没有直接提到房产税。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认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为依法征税提供基础,“不仅是为已开征的税种提供基础,更是为全国范围开征房产税提供技术支持。房产税并不是个新的税种,上海和重庆两个城市已宣布将率先试点,最终会向全国推广。”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称,政府将对新购房屋超面积部分开征房产税的传闻,刺激短期购买力集中释放,抢在宣布实施之前交易规避房产税,这也说明房产税对市场的威力不容小觑。
>>房协
住房供需体系将渐合理
房协副秘书长陈志说,此前我国保障房供应滞后,再加上居民住房方式单一,造成所有人都通过购买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因此房价持续攀高。现在,政府大力度加大保障房建设,另外将提供公租房,住房品种、居住方式都将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不会再有挤独木桥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得市场对商品房的需求逐渐减少,供需趋于理性,价格也会稳定在一定水准上,但这还需较长过程。
>>开发商
“确实是个重磅炸弹”
昨天,记者致电北京某开发商询问看到新政后的反应,起初此开发商并不知情,但听到部分条款后,立刻表示自己要亲自上网看看内容。半小时后,该开发商语气低沉地说:“确实是个重磅炸弹。”他表示,禁购后肯定会减少销量,购房人的预期可能又被干扰,未来交易量下降是必然,但价格还得再看。
>>银行
未来贷款政策或更严格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出台的房贷新政进一步限制了想要买房人的购房需求。据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在当前的房贷政策下,已有超过半数的购房者选择一次性付清房款,不进行贷款购房,贷款政策已经制约了一部分的贷款购房需求。他认为,未来有可能出台更严厉的贷款政策,比如只能贷款购买一套住房,第二套房禁贷;或者二套房的贷款利率也有进一步上调的可能性,有可能上调到基准利率的1.3倍。
光大银行一位个贷部经理表示,二套房首付高达六成是史上最高的比例,会伤害一部分人群。从金融信贷政策来看,未来将会陆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等,势必要稳定房价。
招商银行个贷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关政策银行方面会立即执行,对于现在已经签约房贷的客户不会产生影响,但是新客户预计不会有“缓冲期”。他表示,今年信贷收紧的压力较大,银行放贷额度“按月考核”比较严格,从首套房来看,在没有监管层要求的情况下,部分银行已经自发上调了贷款利率或者取消了优惠。
据了解,现在各银行大多数是以贷款合同签署日为时间节点,甚至是以网上签约和房产过户日为新旧政策执行界限。也就是说,只要是到昨天为止未签贷款合同的,二套房首付和利率很可能执行新政。
-记者观察
土地财政或是降价关键
调控政策一轮接一轮,力度一次比一次大,但房价却依然顽强地在增长,去年8月9月的销售数据,12月和今年1月的销售数据,无不让人看得眼晕,不能不感慨购房的需求是如此强大,而全款购房比例的不断上升,更让人对市场资金的雄厚心悸。三轮调控,政策都是好的,都切中时弊,可是,效果为什么如此暗淡?一年比一年高涨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可能是答案之一,房地产上下游产业在GDP中不断增加的比例,可能是答案之二。有业内人士明确指出,只要地方政府不从土地财政中抽身出来,只要“以GDP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不变,以GDP的增长考核地方官员的业绩准则不变,想降房价,可能都是缘木求鱼。
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翟烜鲁欢高晨马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