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11月,本市在三级医院中试点推行无假日门诊服务。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委员和代表们纷纷表示,该新政的实施不仅给已疲惫不堪的医生一再加码,会影响医疗质量,而且“纵容式”服务也不利于形成有序就医的格局。昨天,北京市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开设双休日门诊的三级医院将通过增加编制的方式为医生“减负”。同时,二级医院尚不在双休日门诊计划中。
双休日接诊百万人次
北京市卫生局昨天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自去年11月15日开展双休日门诊工作至今,全市共有39家三级医院开设双休日门诊服务。其中,就27家地方医院而言,截至本月初,双休日累计出诊医务人员逾10万人,共接诊患者100万余人次,双休日日均接诊患者35900人次,占平日工作量的44%。
增加人员编制减负荷“有的医院门诊量已经接近平时水平,比如儿童医院。”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表示,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双休日门诊确实为缓解平日“看病难”问题作出了贡献。针对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反映的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政府已明确,将给开设双休日门诊的三级医院增加人员编制。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紧推动此项工作。
二级医院周末不开放
毛羽明确表示,今年内,市属三级公立医院需坚持执行双休日门诊政策。为保证双休日门诊工作的顺利开展,卫生部门正在对部分医院的周末门诊运行成本进行调研测算。相关部门已经着手研究补偿政策,双休日门诊的医务人员的待遇也将有望调整增加。
近期,医院管理局将正式挂牌成立,届时将在市属三级医院管理、工作效率、服务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毛羽表示,考虑到二级医院目前的接诊情况,暂无让其全面开放双休日门诊的计划。
-回应三大质疑
迷专家将打造层级就诊模式
质疑“双休日门诊并未真正解决‘看病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表示,看病难并不简单等于就诊难,而是看高水平的专家难、及时诊治疑难重症难,而周末就诊者以轻症和常见病患者为主。他认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和一、二级医院进行诊疗,不用都涌向大医院,“是脚气,专家看也是脚气”。
赵平表示,如果缺少合理的分级分时就诊标准,不仅不能使专家资源最大化利用,而只是一味地“鞭打快牛”的话,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质量。
北京市卫生局:毛羽坦言,看病难问题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有病就想去大医院,造成扎堆就诊现象突出,二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想找大专家。周末门诊是目前能有效缓解看病难的措施之一,但要真正解决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需要建立层级诊疗机制和社区首诊制。“不仅要通过内部挖潜,提高医院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同时也要形成大医院与社区的有效联动,实现层级就诊,建立周末门诊的持久机制。”
一刀切并非所有科室都开放
质疑“有时周末门诊开放了,但前来的患者人数还没在岗的医生多。”赵平说,目前一刀切的做法并未真正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为了提高医生的积极性,自去年底执行双休日门诊后,医院就不再从医生的挂号费中“分成”。
北京市卫生局:毛羽表示,双休日门诊并非要和平日门诊一样,所有科室全面开放,而是各医院根据平日接诊量的情况,酌情安排周末的开放科室,比如以神经科为特色的天坛医院可以加强双休日门诊力量,而其妇产科则不必如此。
“双休日门诊的开放并不是想以牺牲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毛羽认为,可以通过人员轮休、返聘专家的方式缓解院内医生的工作压力。本市自3月1日起允许医生注册后进行多地点执业,毛羽认为,多地点执业的合法化和规范化也会起到调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医院可以借此方式增加双休日门诊的人员力量。
同时,市政府已经加大了对开展无假日医院的专项补贴,以调动和保护医务人员参加此项工作的积极性。
配套差
相关辅助科室须开放
质疑:据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调查,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参考标准,各家医院双休日门诊中,存在相关辅助科室并未完全开放、普通医生多专家少,影响了双休日门诊的服务质量以及患者便捷就诊。
北京市卫生局:毛羽表示,各医院专科特色不同,且专家构成、各科室人员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双休日门诊的科室开放、人员配置情况并未做统一要求,但为了切实体现双休日门诊的作用,方便患者周末就医,与周末开放的科室相匹配的辅助科室必须开放,如CT检查、B超检查、抽血化验等。不能让患者周末看完门诊后,再于工作日跑到医院进行化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