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算起来,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加“百名记者在基层”的活动了,由于这次活动的背景、目标、队伍组成以及所承担的任务都有所不同,因此也有很多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
关于先遣组的工作:
9月13日,作为先头部队,我和范屹、于熹、王浩三位年轻记者先行前往陕西宁强略阳两县做准备工作。我们的任务有三:第一、落实已确定的在宁强、略阳两所希望小学的捐助、入户体验活动所有相关细节,第二、通过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和实地踏勘确定基层采访的选题方向及采访线索,第三、后勤保障,为全队活动期间的衣食住行提供服务。由于本次活动是集团“走转改”活动中具有启动性和标志性活动,由广播电视总编辑带队,广播电视北方网记者联合组队、声、屏、网联合互动的模式,以往相比,队伍大、项目多、任务重。因此,作为先遣队的负责人,我此行压力很大,好在同行的几位年轻记者多次到当地采访报道,熟悉情况,带队领导事无巨细,多方指导,当地干部群众对天津的援建工作心怀感激,热情周到地配合我们的工作,使得我们很好地完成了集团领导和领队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个人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些情景让我感动:
于熹之所以成为先遣组的成员之一是因为他在天津电台捐建的宁强略阳两座希望小学的筹备建设中所做的工作以及与当地有关部门建立的联系。一路上他总是跟我们谈起当时的故事,谈到他曾经捐助过的那个小女孩。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他还是一眼就在宁强希望小学一群孩子中认出了那个小姑娘,小姑娘也认出了他,虽然不善言辞,但是于熹走到哪,小姑娘细碎的脚步就跟到哪,临行时,于熹背着我们给了小姑娘400元钱,回到县城以后,又精心地为小姑娘准备了小礼物。尽管于熹还没有作父亲,我却从他和小女孩的交流中分明体会到了一种父女般的关怀和依恋。
张珂是我和隋怡房东家的女儿,略阳天津电台希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少先队中队长。11岁的张珂长的亭亭玉立,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的掌上明珠。作为一个山里的孩子,张珂身上表现出的活泼、开朗、自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前,隋怡给她们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英语课,使小张珂喜欢和崇拜上了隋怡,力邀我们到她家住宿。到了第二天,快要吃中饭的时候,我发现活泼的小姑娘突然沉默了,饭没吃完就回自己房间了,我们都意识到小姑娘的情绪变化,故意有说有笑,转移话题。告别房东的时侯,小姑娘突然从房间里跑出来,从后面将隋怡紧紧抱住,脸贴在她的背上,一动不动。所有人都沉默着,心中翻涌着一种感情,那是一种久违的体验……
19日,我们到达宁强第一天晚上,宁强县委书记周景祥来看望大家,谈话间,他接了一个电话,电话是天津滨海新区大港管委会主任张传捷打来的,他曾作为第一批援建组的负责人在这里工作,电话中,张传杰似乎在询问有关援建项目和近日连续下雨是否会对安全和交通造成影响的问题。听着张区长和周书记这对老朋友在交谈中流露出对宁强百姓的牵挂,和彼此的情谊,回忆着活动开始以来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的当地百姓对天津援建工作者和天津人民的感谢,让我心中感到一种特别的温暖。
还有很多画面深深留在脑海里:英华台长带着两腿泥巴、一身疲惫回到驻地;翟总编辑抱着他捐助的孩子骑在小小摩托车后架上去农家;大个子吕斌跟孩子们一起快乐游戏;西安火车站前,马诚将沉重的大纸箱一肩担当。
走基层活动中的观察与思考:
每一位参加活动的队员都在思考活动的意义,尽管有人抱着期待、有人带着质疑,虽然出发点不同,思考都意义,我觉得,“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如下:
1.现实总比想象更丰富:走基层的经历是对我们生活阅历的补充,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可以调整我们的心理坐标。比方说到“地震灾区”,每个人头脑中都有有一幅想象的图画,而实际上,经过3年恢复重建后的灾区早已不是想象的摸样。了解之后,你会发现:贫困有各种标准也有各种成因;山里人,不一定都是木讷羞涩;地址灾民的搬迁新居可以是豪华别墅而院外却还是饱受山洪之苦的艰难道路……,现实就是现实,他不是几个标准答案,需要你真真正正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受。
2.走基层给记者带来的新变化:
放下身段、俯下身子、眼睛向下,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观察着队友们的工作,我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基层,大家的工作状态会不同以往,坐在小板凳上的,蹲在烂泥地里的,弯在香菇棚里的,甚至趴在床上的;采访时的体态也不同,面对普通群众和天真的孩子,他们自然地俯身向着他们,距离更近了;采访用语更朴实,甚至自然而然地用上了刚刚学会的当地话;取材标准不同了,普通人的家常事、老百姓的生意经都成了报道的题材;报道的面貌和样式不同了,淳朴自然,平静恬淡,字里行间带着一丝淡淡的山野气息。
3.走基层、转作风、练队伍:
由于道路塌方晚点,我们返程中预计19小时的车程变成29个小时,在火车上度过了近两晚一天,期间也带给我一些感受:
20多人的队伍,年轻人居多,可以想象这样一帮人聚在车厢里会是怎样一种热闹得场面,然而,返程中很多记者都在利用这段时间继续在基层的工作,于是,写稿、审稿,讨论,后续工作计划……完全是一种工作的状态,火车上的乘客对我们这些人投来了很多惊奇关注的目光。我上铺住的是一位从事建筑业的旅客,见多识广,他主动和我攀谈:你们记者真是不容易,走基层挺好的,是应该多说说老百姓的事。他说他看过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的报道,给他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我突然意识到,当我们身穿“百名记者在基层”的服装行走在基层,这本身也是一种宣传,队员们不仅以他们的报道,更以他们的真诚、热情、辛劳、敬业诠释着“走转改”的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