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北方网讯:3年前,北方网记者曾经来过这片神奇的土地,时隔3年,泸沽湖还是那样美,不同的是此行的目的从旅行变成了助学。
北方助学一行23人于26日早7点从丽江出发,经过7个小时的颠簸,途经宁蒗县城,抵达泸沽湖,入住湖思茶屋国际青年旅舍。湖思茶屋是永宁助学的义工联络站,主人唐宾是永宁助学的负责人之一。
永宁助学的一线义工李丛(网名“小白”)赶来与大家见面,沟通明天上山的具体流程。27日早晨7点,我们准时包车前往永宁乡,到集市购买大米160袋(50斤/袋),和洗衣粉、毛巾等生活用品,再购买个人给孩子的礼物。之后装车前往温泉完全小学、沈家村小学、可口可乐希望小学、慧源小学发放“免费午餐”所需部分大米。之后,继续前往牦牛坪村,为47户村民逐一发放大米,并给学生们发放生活用品、礼物。之后,分组进行家访,走进村民家中,实地体验村民的生活环境。因为小学只有两间教室,不过20平米左右,最多只能容纳10名队员住宿,其余队员将分组住宿在村民家中。
“小白”,27岁,北京人,2011年7月成为永宁助学一线义工。小白来湖前从朋友处了解了永宁助学的工作,2010年来到泸沽湖旅游时更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情况。2011年辞职后,恰逢助学招募一线,便怀着对公益的热情,参与到助学的工作中。
永宁助学1999年成立,起初为纯民间公益助学组织,后因影响力渐大,声誉日高,2010年注册为合法公益组织。北方助学8年来一直资助的永宁乡,其信息对接基本全部通过永宁助学完成。前后共有3名天津籍义工为永宁助学工作过。
现在永宁助学主要针对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高中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所谓“一对一”就是一个资助者只资助一个(或多个)学生,永宁助学的工作简单说就是负责双方信息的采集、整理、交换,以及产生资助之后的跟踪等等,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其工作量之巨、难度之大,绝对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举个例子,为了对资助者负责,永宁助学要保证接受资助者的信息绝对准确,这就要求义工对每个孩子进行实地家访。往往家访两个距离“最近”的家庭,也要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一整天的时间最多只能走访3至5家,而且产生的所有费用都由义工自己承担。
从永宁助学成立,湖思茶屋就承担起了义工联络站的作用,13年来历经风雨从未间断。主人唐宾迎来送往了一波又一波的义工,加上为人随和,被义工亲切的称为“大爷”。用唐宾的话说:“人家信任我们,我们就要对的起人家的信任”。正是为了这份信任,唐宾整整坚持了13年。如今,助学已经成为唐宾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7日我们要去的牦牛坪村,是一个最高海拔3800米的彝族自然村,共有47户人家、200多人,极少数人会讲汉语,至今仍不通电。通往泸沽湖景区的高压电在空中呼啸而过,这里的人们却只能在夜晚点起松明。据唐宾说,牦牛坪基本还是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的队伍是最近5年第一次上山的“生人”。(记者吴涛泸沽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