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B01版)
别看郭德纲台上一袭大褂,生活中,老郭可把自己打扮得很“粉嫩”、很时尚:一双大红色的尖头皮靴;一条年轻人爱往腿上蹬的带几个“破洞”的牛仔裤,上面还有红色线条图案……而张扬的个性在谈吐间,不经意流露而出,一如他在微博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郭德纲说过他能红就是因为“郭德纲会说相声,这个是与生俱来的”,这点在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老郭的幽默无处不在;一吊嗓子,全场沸腾;再配上他那张喜人的脸、那个油光亮的大脑门,以及那俩笑起来特别灿烂的酒窝……也因此,他会受到“钢丝”如此厚爱:地球上只有一个郭德纲,请爱护郭德纲。
有父子之情无师徒之意
记者:你能用两句相声段子总结一下这不平凡的几年吗?
郭德纲:两句说不完!可以写本小说了。我非常感谢这些年,自从风波以来,德云社再次焕发了青春,打破了原来固有的机制——吃大锅饭,现在的德云社无比坚强!无比团结!
记者:8年前,你第一次天津省亲专场的阵容和现在今年初三、初四的省亲阵容有了天壤之别,怎么看待德云社的人员流动呢?
郭德纲:德云社就是一锅米,现在沙子出去了,剩下米饭了。以前我对某些人过于信任了,太看重了,他们就急功近利,背着我欺负其他演员,因为身份的原因,大家也是敢怒不敢言。现在大家没有顾忌了,可以一起坐下来谈谈生活,谈谈工作,一家人好好过日子。这几年经历的事儿,让我认清了很多人、很多事儿。
记者:还记得创业时候的情景吗?
郭德纲:那段日子当然忘不了了,即使我忘了,你们这些记者也忘不了啊。那个时候,剧场里有一个人,我也很高兴,有两个、三个我也很高兴,我都很高兴地给他们演,就是出于对传统相声艺术的爱好,不为名利,我所有的坚持就是为了我自己。
记者:同样都是带徒弟,你和本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吗?你自己做过比较吗?
郭德纲:我的徒弟是我从小把他们养大的,我跟他们有父子之情,他们跟我没有师徒之意。那边(赵家班)收的是成人,他们签合同,可以规定这、规定那的,我这边看着他们长大,有些时候不好硬管。
记者:现在还收徒弟吗?标准是什么?
郭德纲:收徒弟我肯定要收,只要你会说,适合干这行,我收十万八万个不成问题。但是如果你学了五年、十年还学不会,那对不起,这跟人情没关系。
记者:徒弟们的新作品也都是你创作的吗?
郭德纲:他们说的很多都是传统相声,我教给他们的不是说哪个段子,以前师父需要教段子,现在你上网上一查,什么段子都有,那么师父告诉你的是手艺,学的是技巧,不是台词。
相声没有传统和创编一说
记者:很多包袱大家都熟悉,为什么你的包袱能够抖响呢?
郭德纲:这个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清的,相声演员的包袱要靠自己的天才,每个人骨子里面有幽默感,而且你的幽默感要超过常人,这个占一半,剩下是有技巧。说相声的是半个心理学家,有组织有预谋一步一步把你带到包袱里面来,这不是学来的,你说你上十年学,八年相声大学也不行。百十年来,老前辈把这些都提炼出来了。因为是实践出来的,所以有的人违背这个规律包袱就不会响。
记者:在你的节目中,似乎相声不分传统相声和创编相声?郭德纲:对!在我这儿没有这么一说。有人说从哪年哪月之前就是传统相声,之后就是新相声了,这是不合适的,没有界限。你要说馒头行,这是前几年蒸的,现在不能吃了,相声怎么分?凭什么相声一天之内就有新旧之分了,既不科学、也不公平,也不客观。
记者:有人评价你说、学、逗、唱样样精通,这也是他们喜欢你的原因。
郭德纲:说到底就是郭德纲会说相声,就这么简单。说相声没有那么多可研究的地方,你要让我郭德纲去研究宇宙飞船,那是废话,你就不是那块材料,你能干得了吗?干不了就劝退!改行!这话是有点难听,但现实就是这样。
记者:说说谦哥吧,你曾说过要和于谦说一辈子相声,于谦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
郭德纲:首先,于谦老师对相声的理解、火候等在这辈相声演员里头没几个人能具备。第二,他大智若愚,不争,互相尊重。你要记住,说相声的两人打起来了,都是为钱,百分之一万都是“分赃不均”,说为艺术都是骗观众,我们到现在为止能这么下来,也是在钱上没亏过对方。
时尚着装都是夫人物色的
记者:不过郭老师,你的服装观众真的HOLD不住了,无论大S婚礼的豹纹衬衣,还是“蛤蟆镜+刺绣牛仔裤+雪地靴”犀利宣传造型,千奇百怪的时髦搭配是你自己想的吗?你知道你身上这些服装的价格吗?你每个月花在行头上的置装费有多少?
郭德纲:这个我真不清楚,我的衣服都是我夫人给我物色的,她买什么我就穿什么,我也从来没问过她衣服多少钱,就瞎穿呗。有时候她出去逛街,看见觉得挺好,就给我买了,有时候也会从德云华服(郭妻的服装品牌)里挑几件。
记者:你觉得自己算“潮人”吗?每次装扮完,周围人都是怎么评价的?将来会不会颠覆说相声时的“长袍、平头、布鞋”?郭德纲:没有,那都是别人瞎称呼的,我都这把年纪了,不追求这个。还有人说,郭德纲出去做节目要带三箱衣服,那都是夸张,主要是为了对得起邀请单位,人花钱请你过来,总不能穿得太寒碜,对不起他们,也对不起观众不是嘛。相声是中国的传统艺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肯定是要继承的。
记者:现在网上经常有你与帅气男模穿着同款服装的对比图,网友争议挺大的,你又是如何处理这些评价的?
郭德纲:嘴巴长在人身上,人家骂我那是看得起我,人家挺我那是喜欢我,我也经常看我微博里的评论,有时候一天不看浑身都难受,就当人生的一种小小乐趣吧。
记者:你在《一声所爱》主持中说话特别快,有网友测算一下,一秒钟能说10个字。后来,也有观众调侃郭德纲是“中国好舌头”,这似乎与华少暗自PK。对于“好舌头”的说法,你认可吗?
郭德纲:说相声不是靠快决定身份的,反而慢点才能让观众听明白,一上来就嘴快反而是外行。快?有什么用啊。这就是大伙说着玩,吃着烤串喝着啤酒,哎,那人说话快那人说话慢,酒劲一散这事就过去了,谁把这事一天都写在脸上?
走到哪里都是天津孩子
记者:每年初三和初四都来天津省亲,这已经成为了传统,说说对家乡的感情吧?
郭德纲:我不像很多名人一样,出了名,就改身份证。我到现在还是天津的身份,在北京是“赞助”相声发展,身份也是“暂住”的。走到哪里,我都大声表示,我是个天津孩子。这里是我的家,也是我的根。每年回来演出成为了德云社的惯例,我们也想把一年来孩子们的成绩在正月和家乡观众汇报一下。我不止一次说过,天津是相声窝子,这里面懂相声的人太多了。没有天津的曲艺氛围,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有人说,初三和初四的演出已经是天津的欢乐盛宴,我挺高兴,希望以后能继续和天津观众的这种交流。
记者:每次回家省亲演出都会有新创作,那从形式上有什么创新的东西呢?
郭德纲:相声行业从传统和创新来说并没有大的分别,你再创新还是两人站着说,还能去到哪?趴着说,跑着说,穿件花衣服说?就好比米饭这一千多年有什么变化和创新吗?炒米饭、搁排骨的、放鸡蛋的……归根结底还是米饭啊。再说,观众其实也不是就爱听新,而是听好坏。
记者:现在每年的商演动辄二三十场,商演的门票很贵,有没有过担心或者质疑的?
郭德纲:第一场,有过这个想法,但是我们也想试一下,要是不行以后就不演了,北展、天价相声、体育馆,试一下,哎,能这么演,那就开始了!再说作为演员,什么场地你都能演才对,既然有人找你,你就得演啊,这样演出商合适,我们合适,观众啊更合适,大家觉得合适就来看。新报记者翟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