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主持人:天津房信集团帮扶组入住武清区大孟庄镇寺各庄村一年多来,结合当地情况,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帮助村民发展起林下经济,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大变化,为村集体发展带来了新动力。请听记者吴昱滨、陈彤的报道:
在武清区大孟庄镇寺各庄村,记者看到,村后的大片林地中整齐地排列着几十个大棚。正在这里查看的房信集团帮扶组组长王欣兴奋地说,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帮扶组入住不到一年,就建起了63个高质量大棚,打算发展菌类种植。不过,建设之初村民对此并不看好。
(录音:我们集团投资了85万元,可是菌类种植对于帮扶村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对菌类种植完成的销路问题,还有产品的销售价格,就是最后能不能赚到钱,老百姓确实抱有疑问。)
虽然大棚建好了,但种植时,还需要村民自己投入资金购买菌棒。一个大棚7000个菌棒,这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费用着实不低。村民周子强说:
(录音:经济效益没看见,说让我们自己先拿出两三万块钱来投这里,树遮着,什么也弄不了,白扔钱。)
本打算用来帮助农民致富的大棚,却得不到村民的认可。帮扶组组长王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村民消除疑问,他决定先试种两个大棚,让村民眼见为实。(录音:在种植基地建设完成之后,单独拿出两个大棚和村两委进行了试种,而且也请农科院的专家和原来的一些种植公司也到帮扶村来做讲解,包括以后的,如何运作,销路如何解决,给大家做了多方面的阐述。)
除了技术上的指导,为了帮助那些有心承包但手头资金不足的村民,帮扶组还和寺各庄村村委会达成一致,制定了持续三年的补贴政策。寺各庄村村支部书记赵春林说:(录音:我们计划是,带领农户种植,头三年给他们免费使用,带动一部分农户致富,也能给村集体增加一部分收入,)
2014年年底,试种的菌棒如期成熟并顺利上市。这下,村民们的担心彻底消除了。不少之前不看好的村民周子强也主动过来签订承包合同。
(录音:你现在没钱,大队先给你垫上,将来有经济效益了,再从里面扣,不让你白搭钱。现在这一个棚,最低保守一万块钱跑不了,那一溜,五个棚我都包了,包五个棚我弄五万。加层,价格还往上,产量也高。)
本着“先输血再造血、先基础设施建设再产业帮扶”的原则,帮扶组除了建设菌类大棚提升寺各庄村的造血功能,还结合本市清洁村庄工程,将寺各庄村的基础设施改造一新。村支部书记赵春林自豪地说,不少外地的亲戚过来之后,都认不出这是曾经的寺各庄村。
(录音:修了水泥路7000平米,包括两侧踩砖漫了三万五千平米。路灯安了105个,基本全村没有死角,全亮起来了,绿化种植了4600棵绿化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我们的村中心修建了一个活动中心,一个广场,让村民晚上有娱乐的地方,购置了几万块钱的乐器,还有卡拉OK,乒乓球室,健身房,配套设施都建全了,供大家娱乐。)
记者手记:2015年,全市的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将进入第三个年头,在做好基础设施提升的基础上,很多村庄的造血机制也在逐渐完善。通过帮扶组的投入,结合清洁村庄、农村产业转型等惠民项目,帮扶村政策必将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提升的强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