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0多天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吹响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进军号。
百日后的今天,世界又迎来观察中国的“两会时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即将召开,党的主张将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动。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2014年全国两会,中国如何迈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步,举国期待,全球瞩目。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全国两会——全面深化改革成为鲜明的时代标识。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上下改革的共识更加凝聚,氛围更加热烈,行动更加有力
2014年,又是一个春天。
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两会紧锣密鼓地准备。
此时,1000多公里外的上海外高桥,自贸区管委会综合服务大厅统一领取工商执照的1号窗口前人头攒动。虽然已经投入使用近5个月,如今这里依然平均每天诞生100家企业。
试水“深水区”改革,让这里迸发出新的活力。上海自贸区土地面积只有全市的0.45%,但每天新生企业数量却占到全市新生企业数量的大约10%。
“企业大多往成本洼地走,我们这里本来是成本高地,可投资热情前所未有,究其根源是因为这里是制度高地,改革开放促进了制度创新,激发出市场活力。”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深有感触。
如果把36年前开启的那轮改革看作是中华民族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抉择,如今,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距离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仅一个半月,2013年12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中国改革大业,因有这一强有力、高层级的推动,格外受到关注。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无论是高层频频表态,还是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都凸显出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大家都能感觉到,从全会闭幕到现在,全国上下都被一种强大的改革共识所笼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说。
“往年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部署来年任务时,改革往往是排在十多项工作之后才提及,篇幅也较少。去年底的工作报告对改革的部署大幅扩充,成为与发展并列的两大部分之一,并且以改革贯穿始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
上下一心百业成。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短短100多天来,一系列关键领域的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2013年12月9日起,金融机构可开展同业存单业务,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重要一步;
同日,中央组织部《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公布,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走到尽头;
从今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财税改革向纵深推进;
今年2月份,国务院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权利清单制度逐步建立,简政放权继续迈出坚实步伐;
从今年3月1日起,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广,将极大激发市场活力;
在反四风、反腐败、规范公务员行为等方面,力度之强、势头之大,前所未有;
……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系列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领域的改革举措,行动快,指向准,落点实,反响好。
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最热的主题词。多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被提及的平均次数在50次左右,许多地方更是将“全面深化改革”单列出来,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各地频频亮相的新思路、新举措,汇聚成这个春天里改革新出发的最好注脚。
“过去100多天,中国进入到全民思考改革、热议改革、推动改革、实践改革的历史新阶段,全社会对改革有了更强的共识、更多的期盼、更坚定的信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这一良好氛围为今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和今年改革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全国两会——信心坚定,认识清醒。改革越是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就越深。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沉着应对、攻坚克难
作为中国政治的重要“风向标”,两会既是外界窥探中国改革发展新动向的重要窗口,也是回应百姓期盼的有效平台。
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保障、反腐倡廉、治理雾霾、户籍制度改革等舆论热词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凸显百姓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期待。
“社会各界集中关心的问题,既是中国发展待解的难题,也是中国改革攻坚绕不开的顽石。”李扬代表说。
对处在转型关口的中国来说,面临的风险、问题以及来自各个方面的利益诉求,远大于此前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历史时期。推动改革,光有热情远远不够。在多重约束之下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文章,绝非易事。
在李扬看来,新一轮改革是一场从根上进行的改革,改革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改革的总目标上升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改革难度超越以往。
“人治还是法治,是中国改革的老大难问题。一个成熟的社会制度必须依靠法律。”李扬认为,新一轮改革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也认为,面对公众对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的强烈期待,只有通过法治手段才能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而这正是改革难点所在。
改革越是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越深,闯关破障的难度越大。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一次权力的再分配、利益的再调整,由此决定了改革本身的风险。”迟福林委员认为,与以往相比,当前改革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
自去年以来,中央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持续发力,大刀阔斧地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但改革显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不久前的海南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邢诒川“晒”出长达5页A3纸的“行政审批长征图”,详细记录了一个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需经过30多项审批,盖上百个章,全程最少需历经272个审批日。
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对那些习惯了“权力无限大、监督无限小”风光日子的一些政府官员来说,简政放权触及自身利益,无异于拿刀子割自己的肉,每前进一步都很不易。
越是艰难的改革,越要讲究改革方法的科学。
新一轮改革改变了过去仅限于单项领域、局部地区“碎片”式设计,而是以自下而上的问题为导向,切中了时弊、击中了痼疾。但作为通盘考虑的全局性改革,势必加大统筹协调、配套推进的难度。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例,单一户籍制度本身很好改,关键是户籍背后依附的制度、服务、权利不一样,加大了改革难度。”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户籍制度改革亟须在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之下,与教育、就业、医疗、财税等多方面改革统筹配套、协同推进。
“中国当前既要尽快解决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论、方法论问题,同时也必须破除各种既得利益的‘痼疾’。”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郑长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处理好“五个关系”,对改革的全面深化具有“清障”和“加力”的重大作用,为改革迈出关键步伐指明了方向。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全国两会——把改革宏伟蓝图落实为今年的实际行动,“蹄疾而步稳”地为全面深化改革开好局,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更加强大的力量
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目前保留的25个大项的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对外界最关注的投资项目审批,详细分列了包括核电站、民航机场等35个子项。
按照国务院统一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近日紧锣密鼓地向社会公开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同时明确不得在公布的清单外实施其他行政审批。
“对于政府审批的‘权力清单’是法无明文不为权,对于企业投资的‘负面清单’是法无明文不为禁。两种清单的公布,让人们看到了迈向法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紧迫、有力的脚步。”聂高民说。
气已鼓,力正蓄。距离全国两会召开还有不到10天时间,改革如何“落子”,令人期待。
“倒计时已经开始,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只有7年时间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4年的春天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十分紧迫的春天’。”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刘靖北说,今年推动改革的力度一定要大,能单项推动的改革尽快出台,有联动要求的尽快提出改革路径方案。
李扬对全国两会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充满期待。他说,两会将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报告、计划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将对今年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具体部署,作为人大代表,深感使命重大。
“下一步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建立缜密的制度,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排除个人主义、长官意志、瞎指挥。”李扬认为,今年要继续推动政府管理走向“负面清单”模式,着力解决政府和市场关系,解决好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
而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使市场主体得到充分发育、实现平等竞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监管改革不可或缺。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明确表态,国资委将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改革的“重头戏”来抓。
“混合所有制经济会是今年国企改革的突破所在,特别是在竞争性行业的国企应当充分吸收民营资本进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这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说。
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和核心,金融改革将在今年取得新的突破。业界普遍预期,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的政策将在今年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认为,国有资本、非公经济、民营资本都能在平等的条件下进入银行业,小微企业、普通百姓将得到更为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财税体制改革关系国计民生,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今年预计将在进一步提高预算透明度、营改增继续扩围、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去年11月25日公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已经明确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公车改革预计今年取得实质性突破。
“条例的公布预示着酝酿多年的公车改革将得以突破,透露出重要信息:改革现在不仅看准的就出手,而且开始动存量利益了,这是改革动真格的重要信号。”聂高民说。
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同时,司法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文化体制等各项改革将齐头并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正在得到贯彻落实——
公众热切期盼的司法体制改革正“浮出水面”:从人财物管理的根子上入手,破除司法地方化藩篱;明确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向司法行政化开刀;以司法公开保障审判公正,让正义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已在全国推开,逐步形成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户籍、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也将取得新突破。公安部已经明确,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制度。继浙江、江西、安徽、北京之后,今年将有更多地方开始实行“单独两孩”政策。
……
承载亿万人民愿望和嘱托的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人们相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两会形成的共识和举措,将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新的力量,带来新的气象,中华民族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迈出自信而坚定的关键一步。(记者陈二厚、刘铮、韩洁、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