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课堂一般都是在学校里的。而在天津滨海新区却有这样一种课堂,它开在社区或者工厂工地里,听课的人既有当地的居民也有农民工兄弟。短短两年多时间已经有九万多人走进了这样的课堂——基层民生课堂。那么这课上讲的都是些什么内容呢?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的刘援朝教授是基层民生课堂的讲师团的成员。
天津港有大量来自外地的农民工,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不适应,使这个群体的很多人产生了心理压力。当时,来自山东的孟昭金师傅就坐在台下。
到了课堂互动阶段,孟昭金鼓起勇气提问,向刘教授倒出了心中的苦闷。他说因为不经常回家,孩子和他有了隔阂。
刘教授建议他,如果条件允许,在假期的时候把孩子接过来住一段时间,或者回家的时候给孩子买一些礼物,学会跟孩子进行沟通。
自从听了那堂课之后,孟昭金按照刘教授的方法努力与家里沟通,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孟师傅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适应新的环境,安心工作爱岗敬业,这是基层民生课堂中的一个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可以提炼出24个字,那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何让这些概念让普通百姓从内心理解和接收,他们的做法是一改以往那种传统的宣教模式,在工厂社区,在最基层开设基层民生课堂与百姓面对面交流。
基层民生课堂讲师团百余名成员,有学校老师、医生、律师、手工专家,银行主管,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都是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课程的内容都是通过摸底调查集中民意,由基层厂矿或街道社区提出申请,区里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备课讲授。
民生课堂看似讲的是家长里短,身边的小事,但无形中传递的却是一种正能量。
在课堂上人们学知识、开眼界、解疑惑、化矛盾。这样的课堂沾地气,贴民生,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小事让人们认识到,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汇聚力量,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