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栏语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三地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本报与北京日报、河北日报合作,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专栏,请参加“两会”的京津冀代表委员以及后方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实际,畅谈对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认识与思考,以及如何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主动作为、实现互利共赢的思路和举措。我们将这个栏目作为三地媒体精诚合作的探索与尝试,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市经信委主任李朝兴
打造高新技术黄金走廊
如何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市经信委主任李朝兴提出建议,进一步构筑三地产业内涵式发展的生态链条,打造京津走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形成发展主轴和主要城镇聚集区。
立足比较优势对接三地产业
“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李朝兴说,“这打开了我们的发展思路,令我们豁然开朗。”他介绍,京津冀地处环渤海地区核心地带,汇集了全国1/4以上的著名高校、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3以上的两院院士,拥有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14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京津冀产业体系较为完整,互补性较强。北京已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总部经济、科技研发优势突出;天津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协作配套体系完善;河北在基础原材料产业占有重要地位,孵化产业化基础好。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产业规划,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这将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京津科技新干线
让区域发展如虎添翼
“我们若将视野放到京津交通通道沿线主要城镇上,会发现这里有一条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发展带。”李朝兴说,“这里聚集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高新区、武清、宝坻、东丽、北辰等重点园区以及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他介绍说,中关村目前有3万多家高科技企业,机制好、活力强,创新资源十分丰富。借重好北京研发优势,用好天津、河北孵化、转化、产业化空间和载体,带动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线,培育成长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领军者企业,将会产生“如虎添翼”的效果,有力辐射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天津将发展金融租赁业互补互促
近年来,天津金融租赁业发展迅速,租赁机构超过200家,融资租赁合同额占全国的1/4。下一步,要抓住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的建设,加快金融租赁发展,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展高端装备的融资租赁业务,为京津冀高端制造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维护、回收、交易等全程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委书记焦彦龙
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本报北京专电“对接京津是我们的优势和目标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沧州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委书记焦彦龙接受采访时说。
焦彦龙向记者列举了去年一年来沧州与天津的合作成果:执行合作项目432项,计划总投资35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4.5亿元;年供应天津蔬菜4亿公斤,各种蛋类、肉类4亿公斤,粮食30万吨;与南开、河西、红桥、河北区建立了友好城区关系;与天津有关方面签署劳务合作、旅游合作协议,等等。“沧州真正融入了京津1小时交通圈。对接京津,我们有政策、港口、交通、土地资源等优势,是京津转移产业的‘宝地’。”焦彦龙说。
焦彦龙表示,沧州的城市定位是成为“京津都市圈次中心城市、环渤海冀鲁交界处区域中心城市”,更多承接京津经济辐射。重点做好5项工作:一是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利用黄骅大港、东部沿海滩涂荒地未利用地等优势,推动京津需要转移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向沿海地区集聚;支持京津大型企业参与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共建临港产业基地。二是建立人才引进对接机制。鼓励企业在京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或引导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技术服务平台,探索实行“星期天教授”、“星期天工程师”等形式,定期邀请京津各大院校专家、教授指导工作。三是推进重大事项合作。加强京津冀内各市(区)科技创新开放与共享,探索建立京津冀科技联盟服务机构,统筹京津冀科技资源管理,支持京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与沧州市联合共建一批科技园、孵化器、中试基地等。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推进京津沧轨道交通项目、环渤海轨道交通项目等。五是大力优化两个环境。一方面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另一方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吸引京津产业转移、加强与京津合作提供更好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
京津冀科技合作做好四件事
“站在推动国家战略的高度,京津冀科技合作要做好促联合、促对接、促转化、促市场四件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对记者说。
2月26日参加了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的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代表,对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期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赋予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内涵倍感振奋。
翻开当天在现场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闫傲霜说,中央把北京定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中心,我理解它和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一样,是首都的核心功能。
闫傲霜说,建科技创新中心首先得看清北京“有什么”: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每年留学回国人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300家,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她坦言,这些资源从体制和所有权来说,多数不属于北京市,但只要地处北京,就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雄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创新中心就不仅是对首都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一定要立足于服务全国,加强区域合作。从政府角度来说,就是要深化改革,主动作为,努力服务创新主体,支持他们在全国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在国际上代表国家参与技术合作和产业竞争,实现从跟跑者到同行者再到领跑者的跨越。
闫傲霜向记者详细阐述了三地科技合作的“四个促”。
“促联合”,就是支持三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标准创制,共同申请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产业化项目,联合建设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促对接”,就是发挥中关村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北京创新主体在天津和河北建设科技孵化器、研发和制造基地、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对接合作,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促转化”,就是要加快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和推广普及,加强科技创新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的支撑力度。
“促市场”,就是要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促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技术市场、产业技术联盟、科技创新人才、信息服务等创新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首都科技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市科委主任赵海山
协同发展科技合作是杠杆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重大国家战略中,我认为科技合作与创新驱动大有用武之地。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发挥杠杆作用,助推协同发展发力、提质、增效。”市科委主任赵海山在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说。
赵海山说,去年以来,市科委与北京、河北开展了大量的科技合作,其中包括与北京签订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协议,与河北签订全面开展科技合作协议。“特别是与中关村园区管委会研讨,初步确定在津共建‘京津创新共同体’创新社区,在北京举行了多次科技对接交流活动,促成一批项目在津延伸发展、实现共赢。”
“三地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科技合作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赵海山说,市科委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了下一步重点工作。
在战略研究层面,要对京津创新共同体、京津科技新干线等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依托我市科技智库资源,完善研发转化基地战略规划,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要强化与国家科技部的合作,协同推进我市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利用国家863展交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国家项目在津转化。
“与中关村的合作还要继续深化。如果能将京津创新共同体做成两市双赢的标志性品牌,将有力促进扩散创新要素,配置科技资源,发展科技型产业集群。”赵海山希望将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扩大到天津,重点在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科技服务平台共建、成长型创新企业共同培育、创新创业环境打造等方面全方位合作,把京津创新共同体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
赵海山还提出加强三地科技合作联防联控大气污染的建议:“治理大气污染,科技部门责无旁贷。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组织成立京津冀环境监测仪器创新战略联盟,从技术层面上,在PM2.5监测治理等项目上开展合作,这样不但有利于防治大气污染,还能够推进京津冀环保科技产业协同发展。”
核心观点:
对接产业规划,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
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线,培育成长一批创新型领军者企业
加快金融租赁发展,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展高端装备的融资租赁业务,为京津冀高端制造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维护、回收、交易等全程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李朝兴
融入京津1小时交通圈,发挥政策、港口、交通、土地资源等优势,承接京津转移产业
鼓励企业在京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或引导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技术服务平台,探索实行“星期天教授”、“星期天工程师”等形式
谋划推进京津沧轨道交通项目、环渤海轨道交通项目等
——全国人大代表焦彦龙
支持三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标准创制,共同申请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产业化项目,联合建设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发挥中关村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北京创新主体在天津和河北建设科技孵化器、研发和制造基地、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对接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闫傲霜
将京津创新共同体建成合作共赢标志性品牌,发展科技型产业集群
组建成立京津冀环境监测仪器创新战略联盟
——天津市科委主任赵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