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北方网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滨海新区不断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向行政管理体制、简政放权、行政执法等“硬骨头”下重手,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了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全部。让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抢得先机,也使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持续推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京津双城联动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和天津两市日前签署《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实施重点工作协议》。根据协议,两市将在9个方面、30个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事实上,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主战场”,提早布局,实施了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其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是重中之重。
“由于管理碎片化、职能交叉、相互掣肘,体制问题困扰滨海新区数年。”滨海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深化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撤销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城区工委、管委会建制。在这一过程中,仅涉及的厅局级干部就有52名之多。2013年12月底,新区又对下辖的街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整合部分功能区,将街镇行政区划由27个街镇减少为19个,数量下降30%;功能区由12个减少为7个,数量下降40%。
随着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滨海新区已经构建了“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合提升”的管理体制架构。“但盖章、审批被很多干部视为手中最大的权力要害。”该负责人说,2014年5月20日,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正式对外办公。审批局整合了新区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委、建设交通局、教育局等原有18个办事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实行一个窗口办理,现场审批率达到100%。有超过150项事项,在要件齐全的情况下,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比原先的3天办结“四证一章”又减少了2天时间,为全国最快速度。
“成立审批局是深入推进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滨海新区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的关键一步。”该负责人说。
街镇小事“一支队伍全管了”
2014年8月7日,滨海新区18个街镇综合执法大队挂牌成立。这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新区继成立行政审批局后,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将集中行使13大类近300项行政处罚权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强制措施,实现了街镇综合执法“一支队伍管全部”,破解了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难题。
“街镇综合执法改革有三个特点:一是重心下移,强化属地管理;二是权力下放,强化权责对等;三是队伍下沉,强化执法队伍力量。”滨海新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焕香告诉滨海周刊记者,滨海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以实现街镇综合执法改革为核心,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下沉执法重心、强化执法监督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按照“每个街镇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的要求,滨海新区在18个街镇建立了综合执法大队。原先分散在各行政部门的近1000名执法人员和辅助执法人员集中在一起,按照常住人员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的比例,以街镇名义行使行政处罚权,逐步加强基层执法力量。
滨海周刊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长期以来,街道和乡镇作为区级政府派出机关和基层政府,承担着大量属地管理职责,但没有相应的行政处罚权,使得街镇政府无法发挥应有职能,难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一支队伍管全部”解决了基层行政执法力量不足、效率不高,特别是社区执法“进不去、管不了、不及时”等问题,也避免了“大盖帽”多头执法,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踢皮球”现象。
“也就是说,以后的城市管理、卫生行政管理、劳动保障、环境保护、殡葬管理、房屋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事项,都要靠街镇行政执法。将有效避免街镇有责无权、越权执法等现象,切实增强基层执法综合协调性。”杨焕香说,为配合此次改革,滨海新区建立了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对街镇综合执法大队的执法办案全程监督,同时将街镇行政执法依据、职权范围、执法程序、执法人员情况及执法检查等情况向社会公示,并开通投诉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高效。
滨海新区要发挥空间载体作用
“叠加优势、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合作共赢的关键。在这种优势叠加中,滨海新区要发挥空间载体和实践平台作用。”天津市副市长、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区的定位就是要成为三地要素交汇、产业融合、互动创新的空间载体和实践平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滨海新区的优势在于制造业基础雄厚、企业综合运营成本较低、交通和港口功能发达,同时具备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等。这些优势与新区要发挥的空间载体和实践平台作用完美契合。
事实上,在推动京津联动发展中,两地已经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这其中,滨海新区一直是京津合作发展的主要平台。目前,新区已经与北京中关村等区域建立起十分紧密的合作关系,聚集了一大批源自北京的高端项目、龙头企业和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首都对接国际市场的开放门户和重要窗口。
“从国家战略来讲,我国的改革开放从珠三角、长三角到京津冀,呈现出一条龙的形态。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提出,这是给北京、天津、河北吹来的一股‘东风’,这是三地发展的共同机遇,也将为我国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祝尔娟认为,相对于北京,滨海新区有海港资源、综合交通发达、空间大、资源丰富等优势,可以说离开滨海新区、离开天津,只谈首都带动周边经济是不可能的。“滨海新区提早实施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确保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抢得先机。”祝尔娟说。
祝尔娟认为,随着滨海新区自身发展,其产业链条急需向外延伸,加上“综改创新区”面积之大、内容之宽,需要外部资源和周边地区的支持,需要京津冀共同建设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同时,京津冀地区有着众多功能区和开发区的优势,要实现产业和科技的对接,打造新的科技高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此外,利用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发展首都经济圈。北京产业、人口的向外疏解,会带动京津冀交界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滨海新区而言,包括央企、教育、医疗、养老机构的搬迁,对当地将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滨海新区要抓住机遇、进行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