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北方网讯:每天下午5点半,58同城网的工程师刘晓东都会从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泰达)的办公室下班回家。“也有同事花1个来小时坐高铁回北京的家,跟在北京市内差不多。”张晓东告诉记者,“我感觉这里的工作条件和北京差不多,生活还更舒适些。”距他办公室不远,就有开发区投资数亿元建设的公立中小学和蓝白领公寓。“小学是小班教学,桌椅可调节,还有电子黑板,班里既有当地市民的孩子,也有外来建设者的孩子。”
早在2012年,58同城这家国内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就把部分业务和客服中心陆续从北京搬到了泰达,开始了京津“双城记”的日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让不少像58同城这样在北京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将目光再次投向泰达——我国最早的开发区之一。现在,泰达已吸引800多家北京企业落户。“而立之年迎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对泰达而言是再出发的起点。”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许红星这样说。
1984年12月6日,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拉开建设序幕,30年来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1.6万亿元,财政收入34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00亿元,89家世界500强公司在此投资落户,成为北方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之一。自1997年起,泰达在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始终位居全国第一。
泰达一直是先进制造业产地的代名词,已形成了电子通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天八大制造业主导行业,其工业产值在2013年首次突破8000亿元,相当于北京工业产值的一半。“为什么我们愿意搬过来?因为开发区机械、电气这样的高端制造业基础甚至比北京还要好,成本又比北京低了不止一个量级。”飞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沙宏磊说。这位清华毕业生和几位老师同学创业的公司位于泰达五大街,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但今年上半年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磁悬浮大功率高速电机正式实现规模化生产,打破了国际垄断。“北京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泰达有比较成熟的产业配套、政策配套和生活配套,适当引导必然能产生‘1+1>2’的效果。”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党组书记王盛说。
目前,泰达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6家,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4348家,其中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4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