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白冰冰和程俊霞,曾经分别在滨海新区发改委和商务委工作多年。今年5月20日,他们和另外134名工作人员一起,从18个职能部门统一调到了新成立的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和人员编制一起划转的,还有过去他们所属部门的全部审批权力。半年多来,白冰冰和程俊霞,亲身见证了全国最彻底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如何推进的,见证了权力是如何被关进制度的笼子、真正在阳光下运行的。
记者在新区行政审批局见到白冰冰时,他刚帮一家企业办完审批手续,企业对审批流程简化高效非常满意,更满意白冰冰的服务。
一上午,不论是为申请人答疑解惑,还是和同事交流审批业务,白冰冰始终态度和蔼、语言精炼。中午,趁休息的空挡,白冰冰和记者聊起来到审批局工作这半年多的感受。他说,新区行政审批局只有136人,要承担过去600多人完成的审批任务,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总觉得不够用。
白冰冰:“我们把串联改并联,比如原来在发改委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要环评和能评的批复,现在我们把环评、能评的批复和可行性研究的审批同时做,节省了时间。”
看到记者注意到了办公桌旁边的监控摄像,白冰冰笑着说,这也是和过去的区别之一。现在审批局是公开透明的,不论是在窗口接件还是在电脑上审批,一言一行都被全程视频音频记录,审批过程和结果通过网络同步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多重监督。同时,每项审批都确定了时限,如果超时电脑就会亮起红灯。
白冰冰:“原来也在做,但是没有人给你一个硬性指标,现在每个审批环节都有时间节点,对每个环节有了刚性的时间约束,这是一种压力。”
在审批局工作不久,白冰冰遇到一件烦心事,一家不合规企业想通过审批和他胡搅蛮缠,险些让他百口莫辩,这时恰恰是原本让他心里有些疙瘩的监控摄像帮了大忙。
白冰冰:“他要投资一百个亿做锂电池,但他提供的用地仅仅是1500平米的办公室,而且是租赁的,这样的话承担一百亿的项目是不可能的。后来他打电话说,我曾经同意他用1500平米的场地承载一个10亿的项目。最后我们通过调取录像证明当时不是这种说法,对我们也是一种保护。”
理解了阳光审批的另一重含义,白冰冰变被动为主动,在工作中想方设法为企业服好务。
白冰冰所在的投资项目大厅旁边,是每天接件数量最多的企业设立大厅,在这里,工作人员程俊霞也在紧张碌着。
程俊霞告诉记者,为了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审批局在内部实现了权力多点断开的管理模式。审批在初审后,还有复审机制等。
程俊霞:“我们这里面很多权利进行多次断开,我们工作人员看到这个件要初审,他初审之后我这边有复审。看完以后没有问题,我就点一下批准。批准以后,企业就会收到短信,收到短信企业就可以过来领走了。”
记者:“咱们的审批都是两级吗?”
程俊霞:“我们有一些事项是两级,有一些只有一级,比如一小时办结的,谁接件谁就直接办了,不用报,为了保证快。其中,所有不予许可的件,要报给分管局长,然后再报给一把局长,最后确认是不予许可的,才把它否定掉。不能把企业轻易的就推在门外。”
在程俊霞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一本A4纸大小的册子,上面写着《审批标准化流程》字样。这是程俊霞和她的同事们,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围绕负责的37项审批,整理出的200多条审批细则。程俊霞说,这个标准化流程审批局各个处室都各自整理了一本,主要是规范工作人员的审批行为,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
程俊霞:“企业需要办事的这个要件是固定的,全部细化,进行明确,比如说,企业提供要件,什么申请表,它需要时法定代表人签字,是需要盖公章,还是需要填什么别的东西?都有一个细化的注明,非常详细,它不能任意的增减。比如这个同志负责审批,比如今天他生病了,出差了,别人拿这个可以批。”
滨海新区18个职能部门的全部审批事项,被划转到了新成立的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机制捋顺的同时,审批局自身体制也在不断创新。成立近七个月时间,改革成效显著,投资项目审批效率提高2倍,企业设立效率提高3倍,企业单办事项用时提高4倍。截止目前,行政诉讼为零,满意度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