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北方网讯:在昨天召开的滨海新区招商引资暨投资环境推介说明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9月20日,京津城际延伸至于家堡的高铁将正式开通,届时从北京到于家堡只需45分钟。作为设计方,铁三院相关专家近日为记者详细解读了于家堡这座亮点多多的高铁站。
规划5条城市轨道线路
据于家堡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总工程师马瑾介绍,京津城际延伸线工程起自天津站城际车场,沿津秦客运专线经塘沽站至于家堡站,线路全长约45公里。“于家堡站是京津城际延伸线的终点站,为地下尽头式车站。车站规模为3座岛式站台6条到发线,总建筑面积约为86200平方米。”
据介绍,于家堡中心商务区共规划有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工程共包含控制中心工程、出租车停车站工程、社会车停车场工程、公交中心工程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工程等5个子项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90000平方米。
“于家堡站交通枢纽远期2030年每日旅客发送量约60万人次。”马瑾介绍,整个枢纽设计为地下三层地面一层。其中,地面层为城际铁路地面站房及配套市政工程旅客、车流进出的出入口,地面的景观公园;地下一层站厅层为城际铁路售票、候车、出站厅及地铁B1、Z1、Z4线站厅层,出租车停车场;地下二层轨道层为城际铁路站台层及地铁B1、Z4线站台,社会场停车场;地下三层轨道层为地铁Z1线站台。
引自然光线进入地下
“于家堡站为国内首批地下火车站,既有铁路站房特点,又有地铁的特点,目前国内尚无这方面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也没有前期的工程经验可以参考。”马瑾说,地下火车站的环控系统、消防系统、站台长度、宽度和限界标准等的设计都是新的课题,通过大量的研究、方案比选、方案论证,确定了相应的标准,保证了车站的顺利实施。
其中,设计中对地下空间自然采光进行了认真研究,在候车厅、北侧进站厅、出站厅等处,将地下结构顶板开孔,引自然光线进入地下,在节约能源的同时给人以良好的心理感受。
首创网壳结构体系
于家堡站地面站房经过国际招标,确定了采用“贝壳”建筑设计方案,其灵感来源于鹦鹉螺和向日葵的螺旋线,从圆形双向螺旋网格拉伸出初始平面形态,通过数值“悬挂”形成初始形体,再反转得到贝壳形壳体,最后经与建筑结合,对平面尺寸、高度进行调整,最终形成通透、开敞、明亮、新颖的建筑空间,达到了结构与建筑的完美统一。
据介绍,于家堡网壳结构体系的创新主要包括网壳网格形式的创新和国内外罕见的跨度。“网壳由36根顺时针方向和36根逆时针方向的螺旋形箱梁杆件相互编织,在顶部交织成36个点与顶部钢环梁连接。在底部也交织成36个钢节点与底部钢环梁连接,这样一个顶环梁+编织网+底环梁的单层编织网通过支座与地下结构顶板连接;形成纵向跨度143米、横向跨度80米、矢高24米的贝壳形单层网壳结构。”马瑾说,其复杂优美的网格形式在国内大跨钢结构领域属于首创。同时,将支座设计成双球铰钢支座,也属国内网壳结构的首例。
基坑最深处为31米
据马瑾介绍,于家堡站基坑超大超深,总面积为13万平方米,最深处为31米,基坑形状不规则、深度不等,对基坑开挖工序组织、质量安全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
“工程采用了许多大胆的创新举措,如围护结构采用刚度好、止水效果好的地下连续墙,且墙深达64米。”据介绍,城际车站站台范围不设中间立柱,结构横向跨度20.5米,为超大跨度地下结构。设计中还采用了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及三联拱结构,满足了大跨度结构安全及建筑净空要求。
最大换乘距离不超200米
马瑾从出入及换乘两方面向记者介绍了乘车的具体流程。乘客可从地面设置的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入口进入于家堡站。位于地下东南侧和西南侧的出口实现了同于家堡地下空间的联通,乘客出站后可由此直接进入地下商业街,地下10号出口同南侧的5万平方米高层相连,乘客也可从地下直接出入于家堡高铁站。
“国铁、地铁、出租车、公交车、社会车辆的乘客都可以在地下一层实现零换乘,最大的换乘距离不会超过200米。”据介绍,预留地铁主要分布在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乘客可直接由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进入地下一层的公共大厅,买票后进入候车厅进站上车。火车换乘地铁则通过位于北侧和南侧的通道直接进入到地下一层的换乘大厅,买票后进入地铁付费区,然后下到地下二层、地下三层乘坐地铁。出租车的落客在地面,乘客可通过地面的入口进入车站。火车换乘出租车可从出站口进入候车站台,直接乘出租车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