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这里是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投资条件最好、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坐拥海空“双港联动”之力,加速建设北方国际航空物流核心功能区
在这里,产业链丰富,配套设施完善,国际国内人才聚集
满城新绿之中,一座生态宜商宜居国际现代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港保税区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经济功能区,面积87.4平方公里,包括天津港保税区(海港)、天津空港经济区两个区域。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位于天津空港经济区内,面积43.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机场片区及同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的天津港保税区(海港)部分,均由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管理。建区25年来,保税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区域发展的生命线,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完善产业链配套,培育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体系。截至目前,保税区全区注册企业1.7万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60余个。
产业 集群发展
依托二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保税区已聚集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60余个,形成多个产业集群。
民用航空业——空中客车、中航直升机、联合技术航空部件、庞巴迪公务机维修、罗克韦尔柯林斯、PPG航空涂料、赫氏、卓达宇航、海特、透博梅卡、FTG、西飞机翼等企业纷纷落户,成为天津优势产业。
装备制造业——聚集了美国卡特彼勒、阿尔斯通水电、GE医疗、加拿大麦格纳、舒勒、博格华纳、久益环球、美国通用电缆、百超激光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
快速消费品——联合利华、道达尔润滑油、SK润滑油、嘉里粮油、金佰利、统一集团等项目陆续投资或达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新一代信息技术——展讯、锐迪科、中兴通讯、沃尔沃IT、CSC、清华紫光、东软、软通动力、科大讯飞、书生电子等龙头项目聚集,生产能级迅速提升。
生物医药产业——中科院工业生物所、华大基因、瑞普生物、伊宁、贝瑞康、席勒、思塔高、爱睿希等一批生物医药自主创新企业入区,迅速形成产业规模。
现代服务业——大众进口汽车、3M、史泰博、宜家、日本邮船、住友、斯巴鲁、中远控股、中国人寿、神州租车、民生金融租赁、渤海寿险、金城银行、顺丰、圆通等设立了金融、贸易、结算和运营中心,现代服务业成为区域重要支柱产业。
禀赋 得天独厚
政策环境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五大国家战略聚集,为保税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经济规模优势:经济规模占天津自贸试验区总量近9成,是天津滨海新区第二大经济体,主要经济指标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区位优势:位于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中距离天津市区、北京市最近的区域。紧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天津港,坐拥海空“两港联动”之利。
对外开放优势:聚集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中国大陆对外开放经验最丰富、投资条件最好、经营成本最低、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科技创新优势:含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双自”联动效应。
金融支持优势:加快金融领域创新,建立运营区域风险补偿信用贷款平台,为注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增信,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新推出促进产业发展的“一中心、一基金”政策。投资担保中心承担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职能。建立高端制造业引导基金,面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产业、产业人才”提供资金支持。
投资服务优势:围绕项目引进、签约、动建、投达产,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综合载体优势:拥有餐饮、购物、银行、公寓住宅、宾馆酒店、公交地铁、教育医疗、文化休闲、兴趣协会、社区服务等各种完善的硬件设施,一流的软件服务环境,以及舒适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宜商宜居的成熟区域。
未来 潜力无限
“十三五”时期,保税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促发展,打造以民用航空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和以海空两港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特色产业高地,将保税区建成集自贸试验改革先行、国际创新创业引领、先进制造研发示范、国际国内人才集聚为一体的宜业宜居国际生态活力新城。
强化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形成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三大千亿规模产业集群,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健康等产业,将保税区建设成为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拓展功能,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发挥海空两港综合优势,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创新、总部经济、科技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高端商贸、餐饮、医疗、教育、旅游、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引进新兴服务业态,打造国际一流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先行先试,高起点建设自贸试验区。持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与贸易便利制度,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托“内外联动”,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非特殊监管区域优势互补。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加强与日、韩、蒙古国及我国台湾的经贸合作,参与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天津自贸试验区发展特色。
要素协同,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好机遇,承接首都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外溢,加速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创业,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推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国际创新人才、创新资源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空港科技园。
完善载体,建设国际生态宜居新城。按照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功能区的需要,结合区域发展总体思路和功能定位,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区域载体功能,加快完善市政设施、文教体育、医疗卫生、商业配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生态智能、和谐安全、产城人全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国际生态活力新城。
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让原本开放程度很高的保税区进一步加快了开放步伐。自贸试验区挂牌之后,保税区管委会先后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保税分局,全面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承接自贸试验区241项行政许可服务事项,实现“一个部门管市场”,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扩大“一口受理”范围,推行企业设立“一照一码一章一票一备案”一天办结。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首年,涉及金融、海关、商检、检验检疫等各个方面一百余项创新举措陆续出台,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突飞猛进。平安、招商、汇丰等21家境内外银行在机场片区设立了自贸分行。
通过一年的努力,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在多个领域探索创新。实现了“五个第一”,即出台了天津自贸区第一项金融创新政策“一中心、一基金、四专项”,自贸区内第一家汽车金融项目华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第一家资产管理子公司天津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第一家外资小贷项目搜房网小贷公司落户,全国第一个全民营金融租赁项目华运金融租赁公司入驻。在产城融合发展,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维修业务试点,创新监管制度和推动保险产业聚集四个方面走在前列。此外,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在全国自贸区设立省级汽车平行进口专门服务机构,实现进口车检测线同步审批;率先建成跨境电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率先着手制定《天津自贸区机场片区三年发展规划(2015-2018)》。
“在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天津自贸区如何能区别于上海、广东、福建自贸试验区,实现特色发展;机场片区如何能够坚持自身定位,实现与其他两个片区的错位发展。我们的思路是:一抓融合,二抓联动。”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主任杨兵说,“融合”即为:高端制造业发展定位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融合,培育新型贸易方式与适应新常态相融合,创新监管模式与行政效能提升相融合;“联动”即为“双自”联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海空联动促进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内外联动推动保税展示交易业务试点。从这一年的发展看可以说创新发展初尝胜果,今年自贸试验区将进入“成长期”,机场片区将继续加大制度创新步伐,加快自贸发展“空港节奏”,重点下好“拓展”和“延伸”两手棋。
航空航天聚集地
在天津空港经济区沿西九道直行,道路尽头,春日的暖阳洒在空客天津灰色的厂房上。在A320总装线厂房内,工人们将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厂商生产的飞机大部件按部就班地装配起来。
今年3月初奠基的空客A330宽体飞机完成和交付中心正在紧张建设当中,这一中欧合作的示范项目再次选择天津空港经济区,让天津成为了全球第四个同时拥有单通道飞机和双通道大飞机生产和交付能力的城市。根据工期安排,A330完成及交付中心土木工程将新建三个飞机库和一个喷漆车间,用于接收从法国图卢兹飞来的A330绿皮飞机并开展客舱内饰安装。现有的空客天津交付中心也将得到扩建,同时承担A320和A330飞机的交付工作,预计2017年交付首架A330客机。
近年来,在空客天津空港经济区总装线等龙头项目带动下,本市充分发挥地区综合优势,突出国际合作特点,相继引进了60多家航空制造项目,其中著名龙头企业20多家,有10多个重大项目正在推动,航空产业加速聚集,走出了一条与其他航空产业基地错位发展的模式。初步形成了包含飞机总装、研发、维修、部附件组装、零部件制造、租赁、物流、销售、培训和服务的全产业链。
未来五年,保税区还将继续做大国际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三大领域,以国际合作、多点支撑、重点突破、完善配套为主攻方向。围绕干线客机、直升机、模拟机等龙头产品,建设民用飞机总装和零部件制造基地,加快发展高端航空维修产业,开拓通用航空产业领域,着力突破关键部件、航空材料及机载设备、航电系统、地面设备等相关配套产业。大力发展航空高端服务业,形成比较完整的航空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力争2020年民用航空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总部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显成效
保税区发展总部经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首先是区位好。海港保税区依渤海湾而建,位于天津市的最东端;空港经济区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而建,紧邻天津市区。可以说,保税区是滨海新区中距离天津市区、北京市最近的区域,东达我国北方第一大港——天津港,西至天津市区,南接天津机场,北临首都北京,坐拥海空“双港联动”优势。
其次是环境好。保税区建有热电联产、地热资源梯级利用、太阳能发电、水循环利用系统等系列环保设施,拥有森林公园、生态湖等众多绿色景观,是一座生态型现代化园区,被评为天津市循环经济示范区。
三是政策好。依托海港、空港双重区位优势,保税区具备多种政策功能,聚集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中,海港保税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保税区,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是中国第一家紧邻机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近年来,保税区空港经济区总部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先后聚集了中远控股、大众中国、海南航空、天津航空、中冶天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鞍钢、宝钢、苏宁电器等一大批区域和中国总部。随着该区总部经济招商战役的打响,未来一两年内该区经济总量将呈超常规发展,区域面貌将得到更大提升,届时将基本建成一座产业聚集、功能复合、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区。
“保税区经过25年的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总结起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拥有千载难逢的五大历史叠加机遇,坐拥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优势,还有工委、管委会上下领导干部团结进取的决心。”保税区工委书记尤天成说,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保税区将以“依托双港、双自联动、产城融合、经济提升”为思路,启动保税区“二次创业”,打好“二次创业”攻坚战,将保税区建成集自贸试验改革先行、国际创新创业引领、先进制造研发示范、国际国内人才集聚为一体的宜业宜居国际生态活力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