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2016年是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十周年,国家赋予滨海新区功能定位,要求滨海新区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十年,滨海新区进行了哪些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果?北方网特别邀请了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勇做客新闻会客厅。
主持人: 2016年是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十周年,这十年中,滨海新区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请您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张勇:我习惯用数字来讲。经过十年的发展,2015年滨海新区的经济总量达到了9270亿,十年年均增速是20.1%。2015年新区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183亿,十年平均每年增长了25%。应该说滨海新区整体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主持人:您介绍的这一组数据让我们十分震撼,那么这个数据背后我们能够解读出什么呢?
张勇:在滨海新区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占到了60%。新区从立区起就始终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作为的基本路径,坚定不移地促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这十年,围绕着大项目带动战略,新区积累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比如: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大炼油、大乙烯等。依靠这些项目的带动,新区形成了航空航天、汽车和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粮油轻纺等八大优势产业,从而支撑起新区整体的工业基础。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一定要有自己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这方面可以讲,滨海新区承载了国家使命。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滨海新区一些新兴产业的引领效应比较明显。2015年,新区航空航天产业比上年增长了40%,节能环保产业增速达到30%,生物医药产业也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即便是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新区的制造业仍保持快速增长,原因就是新区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依托实体经济,滨海新区始终把创新能力和创新载体的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年间,滨海新区建成410家省部级以上的研发平台,其中有57家国家级研发平台,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实体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产业发展方面,新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服务业。十年间,新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了18%。2015年当年,盈利性服务业增速达到25%。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了3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构成了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