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映津城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会商
青山绿水生态宜人
南水北调通水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协作,统一执行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强化联合会商研判。
2016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和PM10浓度较2013年分别累计下降26.7%、28.1%和31.3%。
与河北省沧州市和唐山市签订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2015、2016年每年支持资金4亿元,用于燃煤设施和散煤治理。
2014-2016年累计造林145.3万亩,通过地方立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900平方公里。
制定《引滦入津水环境补偿实施方案》,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空气质量
一屏相联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天津北方网讯:市环境监测中心大厦的7层,是新建成的天津市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会商中心。走进会商中心大厅看到,工作台前3位工作人员正与大屏幕上的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以及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工作人员,就未来几天京津冀三地的环境空气质量趋势进行会商。大屏幕占据整个一面墙,屏幕上出现5个切块画面: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还有一块是相关的技术数据。这个大屏幕,将京津冀三地联在一起,几方环境监测部门就像在一起一样,相互会商研判,交流沟通,共同守护同一片天空。
“真是远在百里,近在眼前。”负责会商中心现场协调工作的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陈魁告诉记者说:“这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过去京津冀三地要想会商预测,只能靠电话或电传,又慢又不方便,现在三地建起了这个会商中心,坐在办公室通过大屏幕就能商定,又快又便捷。视频会商机制的建立最大限度地集中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预报资源和优势,兼顾局部与整体,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提高了区域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精准度,为三地空气质量保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陈魁介绍说:“最近经京津冀三地和国家监测总站商量,会商中心的范围将扩大到京冀周边7省区市,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和遇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期间,实现统一监测,每日开展空气质量实时联合视频会商,并且同步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减缓区域空气污染积累程度。”
会商中心的建成使用,实现了天津与北京、河北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监测预警、预警分级标准的统一,即“统一监测预警”。
据了解,天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实现了“五统一”。一是统一规划。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实施了《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津京、津冀环保双边合作,先后与北京市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等6项合作协议及备忘录,与河北省签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等5项合作协议及备忘录,同时与沧州市和唐山市分别签订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二是统一标准。按照京津冀区域油品升级优化的整体部署,提前在全市范围内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其中柴油标准从国三阶段直接“跳级”到国五阶段,减排效果显著。三是统一执法。本市分别与北京、河北环保部门联合出台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实现环境执法联动。四是统一减排措施。本市制定实施了《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实施方案》,通过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统一采取燃煤锅炉窑炉清零、治理机动车污染、应对重污染天气等强化措施,深入推进区域污染防治协作。五是统一保障。每遇重大保障任务,本市严格落实“共同联动、共同保障”要求,积极启动环境保障方案,并与北京、河北等周边地区同步提高减排措施级别,圆满完成空气质量的各项保障任务。(北方网编辑张瑜)
防治举措
立法规范秸秆综合利用
天津北方网讯:烧农作物秸秆,既危害生态环境,也造成资源浪费。3月1日起,《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的决定》将正式施行。市农委主任沈欣介绍说:“这是本市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更是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热切期盼的实际行动。通过立法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作出全面规范,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保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决定》明确,农业经营主体或者他人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沈欣说,通过政府主导、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出路”,在此基础上,对于违反规定的给予适当的处罚,这既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本市的绿色发展。
目前,天津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95%以上。近年来,本市每年都安排400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市级专项资金,用于农机作业补贴和秸秆加工项目支持。按照规划,本市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的目标。
今年,力争将专项资金增加到8000万元。到2020年,本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将达到较高水平。(北方网编辑张瑜)
清洁能源
不再烧煤了暖和又干净
——走进武清区“煤改电”试点村刘庄
天津北方网讯:2月16日,记者来到武清区“煤改电”试点村刘庄,说起“煤改电”,村民们个个齐称赞。村党支部书记张义介绍说,按区里要求,村民们拆掉了燃煤的土暖气,用上了空气源热泵。到去年底,全村167户村民全都安装了空气源热泵,不再烧煤了,暖和又干净,也为提高京津冀空气质量作出了贡献。
走进李善维家,窗台上种植的盆栽绿植,花红叶绿,分外喜庆。墙上的温度计显示22度,暖气片烫手。李善维笑着说:“往年烧土暖气的时候,屋子冷,花根本不开,这要感谢政府‘煤改电’这件大好事。”李善维的爱人补充说,原来用土暖气取暖,晚上一封炉子,温度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半夜里常常被冻醒,现在用空气源热泵取暖,24小时恒温,晚上睡得特别舒服。另外,烧煤的土暖气,煤灰到处都是,每天要擦很多次,烟囱排放的烟尘更脏,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现在用电取暖可好了,没有煤灰了,家里家外特别干净,天空也变得更蓝了。
刘松是一家空气源热泵公司的技术员。他指着室外一台压缩机说,空气源热泵是新一代的环保节能采暖设备,它利用空气能制热。设备分成两部分:外部压缩机和室内循环泵,一份电可产生三份的热量,它不产生污染性气体,是取代煤炭采暖的清洁能源。
武清区发改委韩雪松介绍,武清毗邻北京河北, “煤改电”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京津冀三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对此,区里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确保施工进度,大力消除农村燃煤空气污染源。为确保空气源热泵高质量,区有关部门去年先后两次举行公开招标,确定了10家企业入围,还确定了5家设备的监理服务单位。截至2016年底,已经完成约3.1万户“煤改电”试点工作,农民欢迎,环保效果好。2017年,将保质保量完成22个镇街、353个村、10.9万户“煤改电”取暖设备改造任务。力争在10月底前,除集中供暖的农村地区外,全区农村地区的生活取暖用煤、炊事用煤和农业生产用煤全部清零,改用清洁能源。(北方网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