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新闻中心20日就“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主题举行集体采访,邀请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中央电视台驻北京记者站站长王小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地区广播中心主任夏勇敏五位党代表现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针对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问题,刘玉珠认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在理论上是对立统一的。文物工作者更强调保护,但社会层面可能更多地强调利用。文物保护涉及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者的底线和红线,是全国文物战线的一项主要任务。在相关法规、政策、措施上,都要求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文物只有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才可能被利用,才可能传承。
针对文化领域对外资的准入条件是否将进一步放宽的问题,刘玉珠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和国际交往合作日益深入。文化交流一方面是政府间的,但更重要的还要靠市场、靠产品和服务的交流。目前,中国文化领域已全面向世界开放,开放使大家彼此更熟悉、更了解,误会越少,合作发展的机会就越大。
在回答文艺界如何攀登艺术“高峰”,创作出既具备思想性又让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这一问题时,宋宝珍说,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经成为一种风气。目前,不仅一些国有话剧院团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一些边远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戏剧事业也出现了可喜进步。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具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个条件。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定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在内容上,文艺工作者要从时代生活的大江大河里捞取最有质量的生活素材并进行加工,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形式还需要完美结合,实现从文艺“高原”向文艺“高峰”迈进。
一些地方剧目出现传承困难,如何推动优秀剧目进一步发展?孟广禄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几年,戏曲人下基层、进校园,通过“像音像”工程每年有上百出戏报上来,国家每年投入专项资金,我们必须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梦想,让好的戏曲唱得响、站得住、留得下。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并存的时代,如何提高文化传播效果?王小节说,时代在变化,但每个人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不会变,好的新闻作品永远受观众欢迎。好的节目应该既有筋骨又有温度又要弘扬正气,做到这三点就应该会有好的收视率和点击量。要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就需要媒体不断推进内容创新,紧扣时代主题,更好回应社会关切。
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夏勇敏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里的心相通就是文化的相通,走出去就是跨文化交流。比如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为什么能在非洲引起关注?一是使用斯瓦希里语进行翻译,扫除了受众观看的语言障碍;二是选择反映中国当下生活的电视剧,其中涉及的社会话题很容易在非洲观众中引起共鸣;三是和当地电视台合作,通过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播出,受众广泛。这说明只要找对了方式,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言,用他们能够听得进的方式,用一个个能够引起共鸣的故事,就能够把中国故事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