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报刊亭不仅是报刊零售发行的终端,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但是,在大街小巷,市民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城市报刊亭不再销售报刊、杂志,摇身一变成了“煎饼亭”“烧烤亭”。
在今年3月,天津有关部门召开过中心城区报刊亭专项治理专题会议,要求规范报刊亭设置位置,严格经营性质管理,治理维护亭体外观,整治报刊亭周边环境卫生,加强安全管理与责任人安全教育。近几年,国内许多城市的报刊亭都踏上“转型”之路,增加公共WiFi热点、智能收件箱等功能,那么,天津的报刊亭要如何调整转型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现状:报刊亭改为它用,变了味!
津云新闻记者走访发现,部分仍在正常经营的报刊亭,为了保证正常运行,除了销售报刊、杂志外,还增加了一些其他业务,例如香烟饮料、体育彩票、公交卡、电动车充电业务等。在河西区气象台路与新兴路交口的一家报刊亭,经营着手机维修、手机贴膜等业务。经营者告诉记者,在他来之前,这个报刊亭的经营者是一位女士,每天都在卖早点。不少报刊亭亭主说:现在就靠卖点烟、水还能维持生计。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普遍认为改变原有用途的报刊亭其实就不应该再称为报刊亭了:“报刊亭卖早点很不搭,卖小吃不太卫生,还影响市容,要是卖点矿泉水、饮料什么的倒是可以。”
未来:报刊亭要如何转型?网友脑洞大开
作为城市文化地标,报刊亭要如何调整转型才能再次焕发出生机活力呢?津云记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网友支持报刊亭转型升级,并积极为报刊亭想出了很多“变身术”。网友“_万匹丝_”建议将报刊亭发展为便民服务亭:“网络时代了,实体报刊亭发挥的功效越来越少,应将报刊亭与民生服务相结合,将其转变为24小时便民服务店,出售报纸杂志外、还增加火车票、城市卡或是旅游纪念品、雨具等便民用品。”网友“林雨涵”则觉得:“应将报刊亭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提供wifi服务,打造公共信息、政务信息、便民信息的发布平台。”网友“不着调的疯子”说:“我觉得报刊亭还是要以‘文化亭’为核心,就是除原先经营书报刊之外,还要销售更多的文化旅游商品,打造城市文化地标。”由此看来,只有让报刊亭更多功能叠加,充分发挥报刊亭的文化便民服务功能,并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信息服务项目引进报刊亭,才能真正实现互惠共赢。
专家:将报刊亭升级为文化服务亭
早在2015年夏天,天津就开始对马路上的报刊亭进行更新更换,更换后的报刊亭样式美观,有一些甚至增加了显示屏做宣传展示。但是,新更换的报刊亭也逃不开改为它用的命运。那么,报刊亭的尴尬现状该如何解决?对此,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孙兵分析说,随着新媒体崛起和信息化提速,以售卖报纸杂志为主的报刊亭势必将逐渐减少。作为经营者来说,应该重新定位亭子的用处,如果不能继续卖报或者杂志,那么就应该把这些亭子的定位重新规划,作为一种统一的用途,便民、利民。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建议,可将报刊亭升级为城市文化服务亭,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扶持报刊亭,拓宽经营范围,打造城市文化及便民服务新地标。张宝义看来,只有将报刊亭纳入整个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才能把更多功能叠加,把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缴费通、票务通、政务通”等项目引进报刊亭。例如,可将报刊亭搭建成为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市民通过报刊亭开通的政务服务平台对相关问题进行咨询求助以及建议,政府各职能部门与相关单位沟通解决后及时反馈信息;也可将报刊亭变为可购买火车票汽车票,办理有线电视及水电缴费,新能源车充电、快件收取、公交查询等生活服务的便民信息服务亭;此外,天津志愿者团体还可通过报刊亭开展志愿服务,将报刊亭打造成为“志愿者服务站”,从而让报刊亭重焕生机活力。
他山之石
北京:2014年3月,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在全市推出了11个全新的数字化智能报刊亭,增加了免费WiFi、自助缴费、快件收取、话费充值、新闻播报、便民提示等新功能。
无锡:2009年,江苏省无锡市区内1200多个报刊亭几乎全部被拆除。而在2015年,报刊亭重回无锡街头。无锡的新型智能报刊亭具有电子地图、公交查询、政府信息发布、银行自助、各种缴费等功能或服务,成为“便民信息服务亭”。
武汉:2014年12月,武汉推出首批20个长江智能报刊亭,除了销售报刊杂志外,每个报刊亭都配备了智能一体机,不仅可以阅读电子报刊,还具备无线上网接入、各种缴费、订票等便民服务功能。报刊亭上部的电子屏幕可以显示天气等便民信息,而每个报刊亭都能为直径100米的范围内提供WiFi接入。
短评:报刊亭“智慧升级” 考验城市管理能力
报刊亭一度被认为是城市文化地标,近几年,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养成了从互联网PC端、手机上获取信息的习惯,到报刊亭买书买杂志的人越来越少。许多报刊亭面临成批关门的窘境,亟需“智慧转型”才有重新生存下去的可能。无论是增加便民服务,还是销售文化旅游商品,都应做到“与时俱进”。试想,如果将报刊亭真正变成一个集文化、信息、便民、志愿服务于一体的“文化服务亭”,它会让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让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小小的报刊亭改造成文化亭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它涉及文化、公安、城管等很多部门,需要政府出面整合协调,各方群策群力,转变思想,挖掘潜力才能真正实现。小小报刊亭不仅反映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更是考验有关部门的管理水平,建设“智慧城市”不妨从“小”做起,这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