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天津纪事】高考扩招!1978年,那个改变我俩“青春轨迹”的夏天……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喻满意 编辑:侯静 2018-11-08 17:19:00

内容提要:1978年的夏末,穿过胡同的风一天比一天凉爽,三岔河口的水面波光粼粼,小砖房门前的树上仍不时传来几声欢快的蝉鸣,仿佛留恋着1978年这个难忘的夏天。

  天津北方网讯:1978年的夏末,穿过胡同的风一天比一天凉爽,三岔河口的水面波光粼粼,小砖房门前的树上仍不时传来几声欢快的蝉鸣,仿佛留恋着1978年这个难忘的夏天。


南大78级新生的入学通知书

  就是在这个惬意的时节,天津四十六中学的考生姜胜利接到了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封面上“欢迎新战友”几个遒劲有力而又亲切温暖的大字,让很多小伙伴羡慕不已。不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一起参加招生体检的两位女同学却一直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这其中包括他的前桌秦建荣。

  除了前桌秦建荣,姜胜利在高考补习班的同桌也落榜了。他给姜胜利送来一个铅笔盒,既表示祝贺,也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如果不是不久以后天津市一个创新性的决策,姜胜利的同桌,和前桌秦建荣的人生道路或许就此改写了。

  高考“战友”

  1976年初中毕业后,姜胜利和秦建荣不约而同请人帮忙打好了木箱子,做好了上山下乡的准备。他们虽然在同一所中学同一个年级,但是由于男女分班,此刻仍素不相识。1977年宣布恢复高考,不但使他们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也使得他们的青春轨迹出现了第一次交集。

  从1966年废除高考,到1977年12月恢复,高考中断了11年。1977年原定计划招生20万人,后扩招6.3万人,最后录取了27.8万人,录取率为4.9%,这是中国高考史上最低的录取率。这给了1978级考生极大的压力。为了更好地把握来年的机会,各种补习班、突击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天津市新华中学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程度编为三个高考复习班和两个普通班,并调整了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学校调配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到高考复习班把关。老师们主动热情地利用周日的时间给毕业班学生补课。各科教师抢困难挑重担,不计课时多少,不计负担轻重,不顾个人家庭困难,努力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北郊区双口中学1978年有应届高中毕业生二百三十多名。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和个人报考志愿,分成理工科快、慢班和文科班,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补习。学校还专门组织十五名有经验的教师,会同学科组长自己编写复习提纲,担负校内外报考青年的高考复习辅导工作。同时,双口中学还积极指导学校附近生产大队报考的知识青年搞好复习。

  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后,姜胜利已经是天津四十六中学的高二学生。当时在校的学生对于这个消息的意义还不甚了解。姜胜利现在只是隐约记得到1978年年初,学校开始让学生为高考做准备,这时1977年高考结束还过去不久。学校从十六个班级中选拔了四十多名学生,组成了快班。姜胜利所在的第16班选拔了3人,姜胜利就在其中。但这个补习班具体开课的时间他已经记不清了。这次分流打破了男女分班的惯例,为姜胜利和秦建荣的“革命友谊”埋下了伏笔。

  起初,这个高考补习班不分文理,这也给姜胜利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临近“五一”,学校决定成立文科班,将那些有意报考文科的同学召集在一起,由于人数不多,又从普通班中招了一些人,组成了一个11人的文科“冲刺班”。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考生的备考水平,当时的红桥区教育局又专门为区内各中学组织了一个补习班,让各校的尖子生集中在一起复习。当时46中得到了7张听课证。一张听课证每次只允许一人听一门课,为了提高听课证的使用率,姜胜利和他的前桌秦建荣“分享”一张听课证,并分享两人共同要考的科目听课记录。正是这张小小的听课证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互生好感的种子。

  补习班虽然时间很短,但这些渴望知识的年轻人就像海绵一样,快速吸收了大量知识。姜胜利称,由于以前中学讲授的历史课过于简单,通过来自大学老师的补习和辅导,自己的历史知识有了很大提高。

  峰回路转

  1978年高考是恢复高考以来第一次采用全国统考试卷,不同于前一年高考由各地自己命题。

  这也是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高考之一。积攒了十年的人才同场竞技,压抑十年的激情都渴望在刚刚恢复的高考中释放。姜胜利的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积极备考,曾一再强调,天津考生的录取比例是1:11。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实际的录取率更低,1978年全国总共有610万人报考,录取了40.2万人,其中扩招10.7万人,录取率为6.6%。


78级准考证

  四十六中快班四十多名学生中只有姜胜利和秦建荣等7名同学达到了录取分数线,最后只有5名被有关大学录取。姜胜利以总分365分位居全校第一,被南开大学历史系录取。而总分290分的秦建荣和另一位总分308分的女同学因为志愿填报问题遗憾地与大学失之交臂。

  摆在落榜生面前的有这样几种选择:要么接着考试,进入中专或技校学习;要么去工厂找工作;要么“顶替”,就是让父母“提前退休”,自己接替父母的工作;要么在家待业。当时在老师的督促下,为了“有备无患”,姜胜利、秦建荣和很多同学在高考结束后都接着参加了中专入学考试。所以,第一轮大学招生落榜后,秦建荣已经做好了去中专上学的准备。

  然而,大学落榜的失落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就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姜胜利惊喜地得知,不仅秦建荣和另一个上了分数线却没有被录取的同学,被通知重新参加大学招生体检,他在补习班的同桌也被录取。

  录取秦建荣的是刚刚成立的天津大学第三分校电力(气)自动化系。对于这突然降临的幸福,当时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委。

  后来大家陆续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受益于天津市一项创新性决策的幸运儿。在1978年7月,中共天津市委决定建立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八所分校,共录取六千六百多名新生,于1978年11月27日开学。当时不仅是天津,全国各地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社会上工作岗位很少,加上知青返城,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年青人上不了大学,工作就不好找。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工作,提前“交班”。天津市办分校扩大招生的决定,不仅改变了6600多名天津年青人的命运,也对其他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感谢林乎加!”

  回忆起1978年这段跌宕起伏的特殊经历,几乎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出了一句话:“感谢林乎加!”林乎加是当时的天津市委第一书记,1978年5月从上海市委书记刚刚调任天津。林乎加本人却很谦逊地说:“功劳也不能算到我一个人头上,这是当时市委解民情、顺民意作出的决策。要非说我个人不可的话呢,也就是提供了‘天津经验’。”林乎加自己回忆,到天津上任后,很多人向林乎加反映,高考中分数及格的考生很多,但天津市的招生名额太少,这些人进不了大学。林乎加专门召开了一次教育口会议,把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领导也请来,讨论有没有可能扩大招生。

  得知主要原因是校舍和宿舍容纳不下,而教师资源是足够的,林乎加说,可以招走读生来解决宿舍问题。大多数与会者都非常支持,但教育部有顾虑,怕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林乎加坚称,这些学生是经过考试超过及格线的,与“文革”中推荐工农兵学员的情况完全不同。

  恰巧邓小平访问朝鲜归来,在天津住了两天,林乎加便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很快批示:这是好事情,国家财政又不拿钱,可以让他们试试嘛!

  1978年11月10日,新华社发表一篇电稿,题目是“教育战线传来又一喜讯 高考成绩较好的部分地区将扩大招生”,主要是介绍了天津的“首创经验”。电稿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是天津市首创的……天津市的这一做法,在各地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1978年10月,林乎加又调到北京任市委第一书记。和天津相比,北京达到及格线而未能录取的考生更多,社会反映更强烈。随后北京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建起了36所分校。同样,上海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创立了13所大学分校。

  青春在四化中闪光

  1978年的天津刚刚经历了地震灾害的重创。南开大学历史系1978级新生常建华来自张家口。在他的想象里天津是一个洋气时尚的开埠城市。但是1978年,他第一次踏入天津,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到处都是防震棚”,用当时的感想来说就是天津“百废待兴”。百废待兴的天津对人才有着强烈的渴望。因此在分校的学科建设方面也颇费心思。姜胜利的说法就是,当时的学科设置“很有战略眼光”,都是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中坚作用。正是这一批人的默默耕耘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建荣大学期间的照片

  秦建荣在分校的同学毕业后大多进入天津的各大制造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翻开天津理工学院自动系七九级《同学通讯录》,工作单位一栏几乎囊括了当时天津的骨干企业:天津仪表三厂、天津照相机制造厂、无线电十三厂、天津轧钢一厂、自动化仪表成套设计所、天津电视机厂、市职业大学……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厂长、经理或技术人员。姜胜利在补习班的同桌,受益于扩招政策进入天大分校学习,后来成为天津著名品牌灯塔油漆厂负责人。

  天、南大分校更是为天津后来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基础丰厚坚实的铺垫。1996年,原天津理工学院与天津理工学院一分院(原天大机电分校)、二分院(原天大分校)和天津大学冶金分校合并,组建新的天津理工学院。2004年更名天津理工大学,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南开大学第三和第二分校合并后,成立天津大学化工分校,1982年又改为天津职业大学,成为一所天津市普通高校中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1987年,天大建筑分校更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城建大学。


秦建荣的毕业证

  1983年秦建荣顺利从天津大学理工分校自动化系毕业,并走上了讲台。姜胜利在1982年从南开大学本科毕业后和秦建荣确立了恋爱关系,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喜结连理。


杨石先给78级学生毕业时题词

  1982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在1978级毕业生通讯录上写下了这样的题词:让青春在四化建设中闪光!青春是美好的。因为她多情善感,充满希望,因为她朝气蓬勃,敢想敢干。1978年的高考,让老三届考生的青春重新启航,让新三届考生的青春悄然邂逅,让几代人的青春携手并进,一起迎来了民族和国家的又一个青春。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