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一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2018年8月2日,国家统计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发布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17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53.99,与2010年相比,平均每年提高7.71个点。特别是2014年以来,指数出现较大幅度提高,2017年比2013年上升36.29个点,年均提高9.07个点,明显快于2010-2013年的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展 观众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对区域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协同发展:解决老问题,打造新增长极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提出一年多以后,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一直致力于我国区域发展研究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龙告诉津云新闻记者,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京津冀三地面临着各自的发展问题,比如北京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大城市病,河北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产能的过剩,以及京津冀三地产业的重复和同构,津冀港口间的无序竞争。中央适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并确立为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就在于从一个更高的层面、用更强的力量来推动解决跨行政区的、仅凭一地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三地产业互补互促和生态保护区域联动等,进而寻求一种新的增长方式,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理念迅速落地生根,并快速转化为实际行动,汇成了强大而鲜明的时代音符。
杨龙表示,京津冀地区有北京、天津两个超大城市,也有可以辐射的广阔腹地,协同发展的条件很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四年多来,三地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和环境污染联防联治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像产业重复、恶性竞争、断头路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下一步,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还会进一步加快。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体验非常好”
2015年11月,津保铁路开始联调联试
2015年9月,京津城际延长线开通,12月,津保铁路正式通车,同年,串联起京津冀三地的京滨城际铁路开工……京津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正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福祉。
靳宾(化名)两年多来一直过着京津“双城生活”,每周至少两个来回的通勤频率,让他成了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的见证者。
2016年,靳宾从天津来到北京的91科技集团工作,但因为同时要照顾家里,他不得不频繁往返京津两地。每周一早上,他开车20多分钟到地铁站,将车放在附近的停车场,然后乘地铁9号线到天津站,再乘坐京津城际列车到北京南站,最后转乘地铁到单位。两年多的双城通勤,让靳宾熟练掌握了京津城际列车的时刻表,也对列车运行状况有了直观的感受:“只要不是周一早晨和周五晚上,绝大多数时间都能做到‘随到随走’”。
京津城际同城优惠卡发行
公交化的快捷通勤,减少了双城一族的辛苦。“最快的时候,从天津的家到北京的单位大约共需要2小时,这个时间其实还可以接受,并没有觉得太奔波。用京津城际同城优惠卡乘车,不仅有价格优惠,还有专属的预留坐席,体验非常好。”靳宾说。
10年前,靳宾曾经在北京工作过,但在他印象中,那时双城生活并不显著,从北京回天津的城际列车上经常有很多空座,可现在不管什么时候往返,感觉车上都是满满的,“便利的通勤使双城一族越来越壮大,而越来越多的乘客又促进两地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效率,最近天津地铁延长了夜间运营时间,我回家更方便了。”靳宾感慨。
基础设施的协同,不止体现在出行上,更多民生领域的协同理念和行动,正造福着京津冀地区越来越多的居民。
从2017年1月1日开始,京津冀三地正式实施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试点工作。该工作实施后,患者在京津冀任一试点医疗机构就医时获得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如需前往其他试点医疗机构进一步就诊,其他试点医疗机构应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在不影响疾病诊断治疗的前提下,使用患者在试点医疗机构已获得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进行诊治,不再进行重复检查。
据最新消息,加入京津冀医学共享试点的医疗机构已达到155家,在条件成熟时,也将进一步扩大共享项目。
产业协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产业合作对接,打破行政壁垒,京津冀地区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动,区域协作更加紧密,协同发展成效卓著。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公司是国内互联网领军企业,旗下拥有包括今日头条、抖音、火山、西瓜等一系列备受网友欢迎的产品。2015年3月,由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及产业布局,字节跳动将部分项目落户在天津滨海新区高新区,在人才政策、运营推广和税收等方面获得多项政府支持,实现了营收和纳税高速增长,成为高新区乃至天津民营经济的一匹黑马。公司在天津的团队从成立之初的十几个人,增长到目前的数千人,是字节跳动在北京总部之外最大的团队。
互联网领军企业——字节跳动
字节跳动科技公司属于人才密集型企业,天津相对较低的用人和办公成本,使公司业务顺畅发展。今年初,天津市开始实施“海河英才”人才计划,字节跳动作为领军企业,享受到了“自己说了算”的人才引进落户政策。天津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提供了充足的毕业生资源,为公司选才用人提供了保障,这些,都推动了公司业务在天津的进一步稳定发展。
而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和解决产业同构方面,我们看到协同的步伐正在创造出一种良性的发展局面。
2017年4月19日起,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实施“只出不进”,停止接收公路运输煤炭,全面对存放的煤炭进行出清转运。汽运煤业务取消后,预计每年将减少运煤大货车约200万辆次,有效降低扬尘污染和尾气排放,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不断“助力”“加码”。
在取消汽运煤业务的背景下,天津港主动出击,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山西等腹地,开拓更清洁环保的铁路运煤业务,并且不断刷新接卸量的纪录。
津冀间协同发展的理念,将使津冀港口资源得到有机整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天津港
2018年年初,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与曹妃甸港集团有限公司在滨海新区签署项目合作意向书。未来双方将依托各自比较优势,积极推动具体项目合作,实现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发挥港口资源跨省级行政区域整合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把津冀港口建成以天津港为核心、以河北港口为两翼,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安全绿色、畅通高效的世界级港口群。
区域协同,让个体空间更宽广
京津双城联动发展,不仅让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更是改变了无数个体的人生轨迹,李新(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员。
小李是典型的90后,有着不循常轨、敢闯敢拼的劲头。2015年,大学毕业的第二年,她放弃了此前略显安逸的工作,来到北京,投身互联网大潮。两年的京城打拼经历,李新学到了珍贵的互联网企业相关技术和管理技能,但是北京超快的工作节奏和过高的生活成本,让她有了寻求改变的念头。
京津合作新载体: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我们在东四环租房住,房租就花费了收入中的很大一块,虽然我离单位很近,但是爱人坐地铁上班很痛苦,有时候需要地铁工作人员把他‘塞’到车厢里,才能保证上班不迟到,有时候要等三四趟才能挤上去。”李新这样说起促使自己做出改变的一个缘由。
虽然在制造业见长的天津,互联网类企业聚集度不像北京那么高,产业链也并不太成熟,但字节跳动这样的领军企业还是让李新觉得可以尝试一下。2017年7月,李新顺利加盟字节跳动,并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获得了快速成长,目前她已经是公司天津团队的中层主管。
在李新眼里,天津和北京的节奏不一样,“这里没有那么多的演唱会,没有那么多的话剧,也没有三里屯午夜的风光,但也没有挤成画的地铁,没有夜里下班后的堵车,没有那么高的房租”。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大潮,给无数个体以新的机遇,新的空间。李新似乎越来越喜欢天津这座城市,也越来越满意现在的状态了。(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摄影 蒲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