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系列报道“旗帜·榜样”,来看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郑连斌,一心赤诚,科研报国。
这一捆捆堆满抽屉的调查表,是郑连斌教授带领团队,走遍祖国大地,跨越三十多万公里,历经四十余载,积累下来的中华民族体质人类学数据资料。
民族体质人类学研究,可以为国家的工业生产、卫生健康、体育运动等领域提供基础数据和方向参考,可这项研究需要长时间艰苦的野外调研,才能有成果,很难发表论文,连职称评定也受影响,因此,愿意坐冷板凳的人,很少。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一度面临断层。当时,郑连斌的团队近十人,大多数都是党员。郑连斌身先士卒,激励团队,为国家、民族的人类学发展填补空白,再难,也要坚持。2013年,由郑连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要完成多个族群的体质人类学研究。由于目标人群生活分散,地理位置偏远,研究工作遇到很大困难。郑连斌带领团队,进深山,访边陲,下村寨,采集挖掘族群的数据资料。
团队里,郑连斌年龄最大,可作为党员,他总是冲在最前面。2016年,在一次调研工作中,团队遇到了塌方,路被冲毁。面对危险,郑连斌用双手双脚,为团队蹚出了一条路。
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郑连斌团队开展了38个少数民族和22个省的汉族体质研究,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体质人类学数据库。他领衔编著出版的《中国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汉族体质研究的专著。去年底,郑连斌获颁“人类学终身成就奖”。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要依赖科研人员丰富的经验,所以即便退休多年,73岁的郑连斌仍然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一线,以一名老党员对党和国家的赤诚之心,把研究专注在祖国大地上,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