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圆桌:京津冀协同发展踏上新征程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耿堃 张立平 韩雯 张清 编辑:刘颖 2024-01-23 09:59:11

内容提要: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山水相连的京津冀,十年来携手共进,从交通互联到服务共享,从协同创新到产业协作,三地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天津北方网讯: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山水相连的京津冀,十年来携手共进,从交通互联到服务共享,从协同创新到产业协作,三地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位列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之首。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统筹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港产城融合发展,列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天津两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依然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前进方向已经指明,奋斗目标已经确立。如何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代表委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以建设好发展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突破点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市委、市政府对宝坻区提出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融入城乡发展大格局的‘两个融入’的指示,并明确要求宝坻区要集中力量建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让我们对今后发展的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信心更坚定。”市人大代表、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说,“当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被纳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作为唱好京津‘双城记’部分的首位平台。”

  毛劲松表示,宝坻区将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把建设好、发展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锚定京津协作高质量产城融合示范区目标,用好科技城京津两市市级层面会商协调机制,提升企业服务平台、公共实验平台、线上政务平台等10个服务平台功能,加强与中关村、天开高教科创园合作联动,推动更多创新发展要素向科技城流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在科技城布局。同时,坚持“产城人景文”一体化发展,高标准推进二期开发,加快南开中学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学校建设,引进国内一流大型商业综合体,植入休闲、科技、工业体验、医疗康养等业态,把科技城建设成为一座创新创业之城、和谐幸福之城。

  “我们将深度挖掘‘京源’‘地源’信息,重点对接央企二三级总部、区域总部、分支机构,主动跟进北京外溢项目,进一步打通‘创新研发在北京、验证转化在宝坻’的实践路径。”毛劲松介绍,“今年,宝坻区将继续深化‘京东黄金走廊’合作共建,推动公共服务等多领域协同发展,探索医保基金安全监管等协同机制,实现异地就医购药直接结算动态全覆盖,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建设京津产业新城

  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如何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市人大代表、武清区委书记刘惠说:“武清区要以京津产业新城建设为牵引,深入落实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区委‘3+1+1’工作思路,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24年,武清区要进一步加快京津产业新城建设,全面启动中央创新区建设,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方向,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双高引领’,深度参与京津冀产业链重构,深化与北京经开区、中关村,以及天开高教科创园等对接合作,市场化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技术制造产业、高端功能、公共服务等标志性项目,加快创新发展轴等重点区域建设,努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取得新成效。”

  过去一年,武清区在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以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为引领,推动新产城、新商圈、新运河带融通互促,共落地北京协同项目27个、总投资148.6亿元,京津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落地77项,京津首条“定制快巴”通车,“通武廊”政务服务“区域通办”事项达到320项,教育共同体、联盟校增至15个,京津冀“桥头堡”“主力军”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武清区地处京津黄金走廊中间节点,借助良好的区位优势,全力推进‘新商圈’建设,助力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刘惠表示,今年武清区将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国货“潮品”,持续拓展“赛展演食住购乐训游”全消费场景,培育澳康达名车广场、乐目射击馆等“新爆点”,打造京津冀消费升级新高地。

  “今年武清区还要进一步强化‘通武廊’小京津冀试验示范作用,深化拓展102项合作协议,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各项工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决筑牢首都‘护城河’。”刘惠说。

  加快京津冀组合港建设

  续写“海上京津冀”新篇章

  近年来,津冀两地港口之间合作不断深入推进,合力打造以天津港为核心、以河北港口为两翼的世界级港口群,“海上京津冀”运输通道不断织密、延展。“海上京津冀”如何续写新篇章?在今年的市政协会议上,九三学社市委会递交提案,建议加快京津冀组合港建设。

  参与撰写提案的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孟昭宽说,近年来,在津冀两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黄骅港、曹妃甸港对接,初步实现“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取得了一定的合作成果。但在推进京津冀港口群整合协同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港口群内部缺乏深度整合;现有区域港口协同管理机制相对松散,难以务实推动;同质化竞争制约区域整体现代航运服务和辐射能力的提升;港口群信息交换共享和产业协同程度较低。

  “对此,经过学习其他省市的经验,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孟昭宽介绍,一是加快构建京津冀组合港管理机构。由交通运输部牵头组织,京津冀两市一省协同构建京津冀组合港管理机构。二是加紧建立与京津冀组合港发展相匹配的相关机制体系。包括组合港联席会议制度、跨行政区域组合港口监管机构、区域一体化的港航数据统计及考核方式、组合港发展规划、组合港发展基金、京津冀港航投资管理联盟等。此外,还要加紧研究出台组合港的利益分配机制等。三是主动作为,先行一步推进组合港建设。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牵头,积极在统筹规划、制定京津冀港口群功能配置格局等方面尽快拿出“天津方案”,方案里要加快推进京津冀港口群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津冀港口间以资本合作为纽带的项目合作,促成两港优势项目和产业深度融合共享。

  加快创新创业科技人才集聚

  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常委、天津财经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冀有虎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三地的科技创新体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何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持续提升区域竞争力?冀有虎认为,首先,要打破要素流动壁垒,促进各种创新要素有序流动。

  “整合京津冀地区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科研平台、科研场所和科技资源,推进京津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同时,加强三地在科研管理、项目申报、资质互认、人才流动、技术转化、信息共享等领域的政策衔接,形成区域目标同向、措施一体的政策体系。”冀有虎说,还要建立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引导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解决协同创新过程中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脱节、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技术需求脱节等关键问题。大力促进技术市场、信息服务、科技金融等各种创新要素按市场规律在区域内实现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

  冀有虎建议,构建以技术咨询检测、专利代理服务为主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平台,邀请各个技术领域的专家组成智库,实现专业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三地创新主体联合研发、检测实施、专业咨询等创新业务。

  “促进区域间科技创新要素融合的重点在于创新企业和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工协作关系。”冀有虎认为,在积极发挥北京的创新优势和辐射作用的同时,要加快提升重要节点城市的创新能级,形成一核带动、多级联动的京津冀科技合作网络。同时,围绕科技合作网络布局高技术产业合作网络,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链接,通过高技术产业的跨城市分工合作,缩小城市间发展差距,形成科技合作带动产业分工、产业分工促进科技合作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