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图事】天津有一群“星青年”化身“打工人”,他们的成就感你想不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津云 作者: 编辑:王敬怡 2024-04-02 08:14:15

  津云新闻讯:28岁的浩浩(化名)在五年前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这在健全人眼中看来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如果他是一位孤独症患者呢?

  每个工作日的早上九点半,他都要来到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溪秀苑大龄心智障碍者就业站,打卡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这里,他要和20多位16到40岁的孤独症患者一起完成制作假花、串珠等工作,有的时候下午还要到厨房练习做菜。曾经的他遇到不熟悉的事情便躲在角落,如今却可以大大方方和陌生人打招呼,拥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的同时,也能回归社会,拥有健康的生活。

  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刻板行为等。这意味着,患者往往无法理解他人的话语、表情,仿佛生活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因此,他们也被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星星的孩子”长大后被称为“星青年”。浩浩所在的溪秀苑大龄心智障碍者就业站是天津第一家辅助大龄心智障碍者的就业站。梁亚枬作为天津市西青区爱星筑梦公益服务中心的理事长,十多年前她开始接触孤独症儿童,“最早我们到孤儿院或是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组织一些采摘、游泳、旅游等活动。”渐渐地,她发现有一批藏在角落的孤独症患者亟待被关注。梁亚枬坦言,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自闭症”这个词汇,目前最大的患者也不过四五十岁,“很多人都会关注小龄孤独症患儿,针对‘星青年’的托养或就业机构少之又少,许多在启智学校毕业的孤独症青年无处可去,只能回到家中,任凭在学校学到的能力一点点退化。”

  于是在2018年,溪秀苑大龄心智障碍者就业站应运而生,来到这里的人大多是梁亚枬最早接触的那批孤独症患者,“现在这里依旧有不少我10年前认识的孩子,看着他们一点点学习技能,认真回应老师的问题,放松地做每件事,我就觉得这事儿干得值!”

  “刚开始很困难,他们需要手把手教,也没有业务和订单,我们就挨个地敲门去问,看人家有什么需求。”那时也闹过不少笑话,“他们做过一段时间帮电商分装小包装产品,主要是把美甲上的亮片、闪钻分成十个一包,或是二十个一包。”梁亚枬笑着回忆,不到半个月,这份工作彻底败北,“他们不识数啊!辅导老师也很难挨个复查……后来也尝试过叠纸盒,效果依旧不好。”在梁亚枬看来,那是最难的一段日子,但大家一起挺过来了,“现在在帮花厂加工假花,分别做成小部件后再组装成大的花束。”梁亚枬自豪地指着教室后的整面墙,“看,这都是他们做的!我们现在也能够在中秋节前夕帮助企业一起做月饼。”她说,这些孤独症人群的成功,或许能为整个社会提供一种参考,能为更多的家庭带来曙光。

  除了基础工作,天津市西青区爱星筑梦公益服务中心也为他们设置了赋能课与兴趣课,剪指甲、选衣服、系鞋带、出行换乘交通、炒菜,“当初十几岁的孩子初来时不懂大小便,还穿着尿不湿,一个月后便明白了要上厕所;20多岁的女孩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来这里后从一说话就哭变成了‘话痨’。”就业站通过日常培训,让“星青年”们一点一点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提高了语言沟通、手脑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我希望他们至少能够做到半独立生活。”就业站辅导老师许向飞从一次次的锻炼中看到了他们的进步,“孤独症患者大多对没尝试过的行为都存在抵触心理,我们从最简单的萝卜汤做起,洗菜、削皮、切菜……”教一个孤独症患者学习技能需要长足的耐心,每个看似简单的要点,都需要反复提醒,每做一个步骤许向飞都会问一句“我们下一步该干什么了?”从没有主动行为,到看着他们主动说出下一步要做什么,许向飞特有成就感。

  今年24岁的大伟(化名),是溪秀苑就业站的一名员工。作为地道天津娃,大伟天生长相喜人,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2020年年初,大伟从特教学校毕业不久,因为一直居家生活,经常发呆、自言自语,静不下心来做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大伟的妈妈史学新把他送到就业站。为了更好地陪伴大伟,史学新也成为了一名辅导老师。“起初,大伟对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并不适应,每天总是磨蹭着不愿意出门,即便出门也告诉别人是去参加活动。”三年多下来,大伟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有规律,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在工作之余,大伟还学会了手势舞、制作咖啡、烘焙等技能。“不知不觉中,大伟逐渐恢复了以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甚至比以前的生活能力更强。”史学新回忆说,再遇到邻居询问时,大伟会很自豪地对别人说:“我上班去!”史学新说,不仅仅是大伟,在这里的每一个孩子一点点的变化,她都由衷地高兴。

  同样的就业站也开在了西青区的姚村以及和平区的佳怡公寓,从16岁到40岁的60多名孤独症患者和10多名心智残障青年有了“工作单位”。正像很多孤独症人士家属和相关从业人员说的那样,也许我们该努力的,除了怎样去治疗、康复孤独症患者,更应该改变的是整个社会的环境,前者艰辛困难,后者却是可以建设和经营的。

  如今,梁亚枬的重点又放在了大龄孤独症人群的托养和孤独症人群的父母养老问题,“这些孤独症患者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老了以后谁来照顾?他们又由谁来照顾?”这样的想法源自2021年。曾经有一位14岁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自小生活在单亲家庭,2021年他的母亲罹癌去世了,“如果没人照顾他的话,他就会被送到精神病院。”梁亚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多方奔走,最终成立了“星青年”成长基地,“这里就是托养基地,主要照顾的就是无法融入社会的孤独症患者,他们每天也会晨练,上体能课、兴趣课、职业课……当他们有能力走向社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他们接到就业站工作。”如今,这里照顾着10多个无法融入社会的大龄孤独症患者。

  翻阅梁亚枬的微信朋友圈,满满都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们的身影,表演节目、绘画、骑行、出游、烘焙,“他们终究要长大,也会慢慢老去。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以及社会大众的包容和理解,让他们今后的生活会像制作出来的绢花一样绽放。”梁亚枬说。(津云新闻记者王敬怡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