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公众开放日见闻:科学筑梦 创新引航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日报胡萌伟 编辑:刘颖 2024-07-29 09:08:00

内容提要:昨天,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迎来公众开放日,入围终评的412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和201项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以及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的20个国家的数十项优秀项目在梅江会展中心汇聚一堂,打造了一场精彩的科创盛宴。

智能婴儿车项目展示吸引参观者驻足。 本报记者 刘欣 摄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迎来公众开放日,入围终评的412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和201项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以及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的20个国家的数十项优秀项目在梅江会展中心汇聚一堂,打造了一场精彩的科创盛宴。

  本届大赛中,很多学生的研究课题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我的叔叔是一名卡车司机,我发现他开车右转的时候因为存在盲区总是要停一下,于是就萌生了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来自天津市第二耀华中学的学生庄晟业带来了“具有视觉识别模块的大卡车右转弯盲区智能后视镜”系统。他指着展台上的卡车模型说:“在我设计的系统中,先用霍尔传感器检测大卡车是否右转,如果右转,视觉识别系统就会开启并扫描人脸,指示灯和语音模块会对司机、行人进行双重提醒,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科学教育中,想要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首先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此次大赛中,科技辅导员的科技教育创新成果也备受关注。

  采访中,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刘月升带来的酷炫装置格外亮眼。刘月升介绍:“这是履带式遥控12连发水火箭发射科教设备,是一套集体验、实践、展示于一体的科普科教设备。”

  刘月升表示,近年来,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科普教育的积极性都在不断提高,科技日新月异,科学老师更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不断创新科普教育的教学场景、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

  作为特邀代表,来自卢森堡的中学生Julia Bringewald围绕“宇宙同情”所研究的项目也吸引了不少专家、选手前来交流。“在我的项目中,设计了一系列对比实验。根据结果得知人类可以通过对宇宙加强了解,从而对人类自己以及社会的发展更具同情心,该项研究填补了当前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

  Julia Bringewald告诉记者,她对不少中国参赛选手的作品非常感兴趣,“天津是一座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市,这次来天津感觉很震撼,也很兴奋。”

  “前两天就从微信上预约了今天的开放日参观,刚刚带孩子看了一些哥哥、姐姐的科技创新作品,她特别喜欢,问题一个接一个,和哥哥、姐姐学到了不少知识!”带女儿前来观展的市民李女士高兴地说。

  大赛主要承接单位天津科学技术馆馆长韩晋江表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综合性科技竞赛,该项活动的目的是促使青少年深入理解科学,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使广大青少年初步领会科学的方法论,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其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青少年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将为他们未来成长成才、投身科学研究事业打下良好基础。”(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