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提起天津滨海高新区,很多人都会想到它创新、开放等特质。记者从高新区日前举行的2024年中期工作会暨天开华苑科创园建设推动会获悉,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上服务业15个重点行业营收增长21.5%(1至5月)。特别是天开华苑科创园全面启动5个月来,其先导区已引入以赛迪半导体、原然生命等为代表的高成长科技型企业215家,其中引入京冀地区企业占比18.6%,创新高地势能进一步积蓄。
据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夏青林介绍,如今创新势能不断在高新区蓄积,今年上半年,该区域的国家高企、雏鹰、瞪羚、科技领军(培育)等科技企业培育指标全市占比保持领先;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达到9家,全市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企业创新积分制覆盖科技型企业2300余家,累计支持230余家科技企业获银行授信超16亿元。同时,产业高地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该区域五大主导产业营收规模同比增长3.5%;新增企业同比增长18.4%;新增招商项目1049个,其中新引进重点制造业项目53个;新引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545个;12只产业基金持续赋能招商,恒宇医疗等7个项目获得投资。
“我们在加快推动前沿技术攻关和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加速落地,持续优化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的同时,还要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商业卫星、细胞基因、脑机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新项目。同时推进天开华苑科创园高水平建设,聚力打造科创服务资源集聚区、协同开放创新先行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并支持企业打造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主动链接北京科教、人才、创新、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集聚海外高端人才项目,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夏青林说。
据悉,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方面,高新区将逐一推动、积极争取央企资源在高新区落地,促进更多北京优质科技成果在津落地转化。同时用好基金招商,引导产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我们还要探索做好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加快打造‘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新格局,并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助力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双自联动’优势,探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更多政策或制度新模式,持续激发改革开放活力。”夏青林表示。(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