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津南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一人分饰多角,以“承包工程”为由,向“网恋对象”诈骗钱财。
2023年7月的一天,男子老钱通过微信搜索附近联系人的方式,认识了网名为“路过一夏”的女子小孙,两人互加微信后开始聊天。交谈中,小孙告诉老钱自己是某高校老师,工作生活都较单调,也没有男朋友,就想通过网络找到“有缘人”。老钱被小孙打动,两人感情与日俱增。
2023年10月,两人确定情侣关系。不久后,小孙向老钱提及自己手上有个工程供货项目,问老钱愿不愿意接手赚点钱。小孙先是伪造了印章和工程招标文件、工程采购计划方案等,向老钱发送。又虚构了“刘子权”“刘梓墨”“规划处张处长”等人,声称他们是高校的相关领导,并利用多个微信号,在这几人之间不断变换身份角色,与老钱沟通工程事项。老钱信以为真,表示愿意承接工程。见老钱上钩,小孙要求其先交付25万元验资。2024年1月,小孙又虚构“宿舍楼粉刷维修工程”,伪造工程公告、工程委托书等文件,使用伪造印章,并以验资名义,要求老钱又交付15万元验资款。为稳住老钱情绪,小孙还虚构“外派考察”“出公差”等名义,与老钱一同去石家庄、西安、成都等地旅游,假借“刘梓墨”身份给老钱报销旅游费用。老钱沉醉在美人、钱财两者兼得的美梦中。
直至2024年4月,老钱见承包工程没有进展,多次催促,小孙却找各种理由拖延。老钱产生怀疑后报案。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时,小孙坦言自己只是想骗点钱花,所谓的高校老师身份、相关工程都是自己虚构编造出来的。案件移送至津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以其涉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对重大财产处置事项要擦亮眼睛,严格审查对方信息的真实性,不要轻信所谓的“朋友”“情人”,发现问题及时报案,避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津云新闻编辑邓坤伟)